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专网宽带移动通信技术需具备安全可靠、稳定性强的特点。目前我国铁路通信技术以450MHz 和GSM-R 无线列调系统为主,城市轨道交通无线通信以TETRA 数字集群系统等为主。
随着我国轨道交通的发展,铁路和城市轨道运行对无线通信的功能性要求提出了新的需求,首先是地面系统需及时获取准确的高速列车各类动态数据,实现对列车的视频监控、列车组织以及远程故障诊断与维护等功能;其次车内旅客对无线宽带多媒体与移动互联网的需求迫切。因此需要建立一套传输速率高、时延低、可靠性高、安全性好的车地间无线宽带接入网来承载这些业务。铁路现有的450MHz 和GSM-R 无线列调系统,以及城市轨道交通的TETRA 系统均不能满足未来铁路的发展需求。城市轨道交通无线通信技术必然向能够在高移动速度下提供高数据率的宽带移动通信(LTE 为主)技术发展。
铁路、轨道交通专网宽带移动通信具有的先进特点,无论是抗干扰性还是高速移动状态下的稳定性,都能够确保轨道交通CBTC、PIS、CCTV 等业务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并进一步提升轨道交通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具有的多业务QoS 保障机制可实现一张网承载多业务,降低部署和维护成本。2015 年2 月28 日,工业与信息化部发布【2015】65 号文件《关于重新发布1785-1805MHz频段无线接入系统频率使用事宜的通知》。明确了城市轨道交通车地无线通信可以使用1.8G 频段,而根据未来高铁的发展趋势和欧美国家目前运营状况,高铁覆盖方案应该能满足350km/h 以上速度,最快达到450km/h 的高速行驶要求。新型全封闭车厢对手机信号的衰耗在24dB 之上。根据建成后的京津高铁GSM-R专用通信网推断,高铁覆盖方案在最短发车间隔(3 分钟)状态下应该满足300名左右旅客的话务量需求,网络接通率超过95%,覆盖率为99.5%,掉话率不高于5%,切换成功率在90%以上。这些指标使得宽带移动通信(LTE 为主)技术必然成为铁路、轨道交通的无线主流技术。
(二)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1)有利因素
①政策持续支持是行业稳定发展的保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及人民收入提高,个人的时间价值得到提升,导致高速铁路发展压力巨大,需求端增势强劲。在此情形下,《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中国制造2025》等政策均要求把铁路建设作为稳增长、调结构、扩内需的重要举措。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等政策中也把推进、强化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发展规划。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移动通信市场分析报告-行业运营态势与发展前景预测》
2016 年6 月29 日国务院通过了最新版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指出铁路网覆盖到20 万人口以上城市、高铁网覆盖省会城市和50 万人口以上城市,实现大中城市间1-4 小时交通圈,城市群内0.5-2 小时交通圈。特别提出“八纵八横”高铁网目标,计划到2020 年,我国铁路营运里程达到15 万公里,高铁里程达3万公里,基本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在政策的持续支撑下,高速铁路必备的通信调度需求将带动宽带移动通信行业的发展。
②建设投资规模日益增加侧面带动行业发展
中国铁路总公司数据显示,2016 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015 亿元。根据2016 年国务院公布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2020 年,一批重大标志性项目建成投产,为完成“十三五”规划任务、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有力支撑。到2025 年,铁路网规模预计达到17.5 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速铁路3.8万公里左右,高速铁路行业的投资规模不断增加将进一步提升宽带移动通信在高铁领域的应用。
(2)不利因素
①政策变动风险
国内铁路行业受国家宏观政策和计划影响较大,国家采购计划、技术指标、行业许可等发生变化将给行业的发展带来很多不确定性。根据国家“铁路跨越式发展战略”、《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和《铁路信息化总体规划》的总体部署,在“十三五”及以后较长时期内,国内铁路建设将处于一个高速发展期。尽管如此,仍不排除宏观经济形势变化等因素导致国内铁路建设发展速度减缓的可能,若国家对铁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放缓或技术指标、行业许可等发生变化,导致铁路局等行业下游客户资金预算趋紧、非刚性市场需求被压缩,将会对整个行业的经营产生较大不利影响。
②市场竞争加剧
由于可预期的市场发展前景比较明确,对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无线通信设备新产品投资的加大会吸引更多的设备制造商向行业靠拢,行业内具有资金实力或渠道优势的企业以及拥有相关技术储备的潜在竞争者都可能会依据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无线通信行业发展前景来进行市场转移或产品拓展,引进人才,加大对新产品的研发和制造投入,从而加剧市场竞争。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