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智能终端:扬帆海外需提防“专利暗礁”

      导读: 在中国企业“走出去”大潮中,移动智能终端企业无疑是排头兵,但在专利侵权诉讼频发的海外市场,如何降低知识产权风险?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给出的答案是:通过成立移动智能终端知识产权风险联合防御工作组,帮助国内企业应对海外知识产权风险。

      参考:中国终端渠道行业供需态势全景调研与未来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在中国企业“走出去”大潮中,移动智能终端企业无疑是排头兵,但在专利侵权诉讼频发的海外市场,如何降低知识产权风险?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给出的答案是:通过成立移动智能终端知识产权风险联合防御工作组,帮助国内企业应对海外知识产权风险。


      12月23日,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主办、移动智能终端技术创新与产业联盟承办的2015年移动智能终端峰会在北京开幕。会上,移动智能终端知识产权风险联合防御工作组正式成立。随后,与会专家针对移动智能终端的知识产权风险进行了研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移动智能终端知识产权风险联合防御工作组将推动我国移动智能终端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并不断提升该产业的知识产权运用能力,降低专利侵权诉讼风险。”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长卢希在成立仪式上表示。

      国内企业抱团取暖


      2011年至2015年,我国终端企业在移动智能终端领域提交了超过8.7万件专利申请,在全球主要终端企业中占比接近50%。专利申请量的快速增长反映出我国移动智能终端产业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15年,国产智能手机品牌华为、小米、联想占据了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的第三、四、五位,企业竞争力、品牌影响力和创新研发实力均大幅提升;我国国产智能可穿戴市场规模达125.8亿元,增幅达471.8%。

      2015年移动智能终端峰会发布的这组数据正是我国移动智能终端产业飞速发展的一个缩影。无论是国产手机还是可穿戴设备,国内企业都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在专利侵权诉讼频发的海外市场,为帮助我国移动智能终端企业降低专利侵权诉讼风险,我们决定成立移动智能终端知识产权风险联合防御工作组。”谈及成立该工作组的初衷,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知识产权中心副主任毕春丽表示。

      据悉,该工作组下设3个小组,分别是专利态势研究小组、专利风险研究小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研究组。毕春丽介绍,该工作组下一步将重点开展3项工作,首先是建设移动智能终端风险预警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其次是针对知识产权热点问题进行研究,如开展全球智能终端知识产权政策法律环境及风险研究、组织会员去企业调研并形成年度移动智能终端发展趋势报告等;再次是搭建该领域的知识产权交流平台,定期就移动智能终端热点问题进行研讨。

      未雨绸缪应对风险

      全球移动智能终端领域的专利侵权诉讼情况如何,国内企业面临的专利侵权诉讼风险源自哪里,又应如何应对?一系列难题亟需刚成立的移动智能终端知识产权风险联合防御工作组给出答案。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专利分析师闫坤以美国市场为例,介绍了移动智能终端的专利侵权诉讼情况。“在移动智能终端领域,美国市场的专利侵权诉讼比较频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闫坤介绍,2000年至2015年,在移动智能终端领域,美国市场共发生了7498起专利侵权诉讼案件,涉及4494件专利。涉诉案件涵盖的范围较广,共涉及近30个技术领域,其中通信、存储、显示、半导体、安全技术领域成为涉诉重灾区。
      
      闫坤对美国市场的专利侵权诉讼进行分析后发现,专利主张实体(PAE)是移动智能终端领域专利侵权诉讼的主要发起者,由其发起的诉讼占57.19%。PAE是指利用自己拥有的专利,通过主张或维护专利权获得大量专利许可费的公司,美国公司BlueSpike就是知名PAE,近几年,其依托在安全技术领域的7件专利向多家国内外企业发起了122起专利侵权诉讼,诉讼对象包括我国的华为公司、中兴通讯、小米公司等。
      
      “目前,PAE已经扰乱了全球移动智能终端市场的发展秩序。国内企业在美国市场面临的专利侵权诉讼风险主要源自PAE。”有专家表示,PAE之所以如此活跃,与部分实体企业为增加自身收入,将自己的专利委托给PAE进行运营,由其向竞争对手发起专利侵权诉讼不无关系。

      面对PAE的疯狂起诉,国内企业应如何未雨绸缪?华为公司知识产权部总监李海青认为,加强技术创新是最好的未雨绸缪。目前,华为公司每年将收入的10%用于研发和创新,这也保证了华为公司进军海外市场时有足够的底气。“2012年,中兴通讯的移动智能终端在美国市场的销量较好,但在当年,中兴通讯在美国市场上遭遇了40多起专利侵权诉讼和4次‘337调查’,最终结果是中兴通讯全部胜诉。”中兴通讯知识产权经理童心表示,中兴通讯之所以能胜诉,正是得益于其每年将近10%的收入投入技术研发和专利布局。

      此外,闫坤还建议,国内企业在增强自身实力的同时,应建立专利预警机制,深入分析遭遇专利侵权诉讼的可能性,并联手应对专利侵权诉讼风险。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铜缆高速连接器产业规模呈持续增长态势 数据中心为最大应用市场

我国铜缆高速连接器产业规模呈持续增长态势 数据中心为最大应用市场

从产业规模,2024年我国铜缆高速连接器产业规模将达87.59亿元。随着5G、数据中心等领域对高速传输的要求不断提高,铜高速连接器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升级,预计到2025年产业规模将超过100亿元,到2028年中国铜缆高速连接器产业规模将超过200亿元。

2025年03月05日
【投融资】近三年我国光纤通信行业资本市场逐渐回温 2024年共发生8起融资事件

【投融资】近三年我国光纤通信行业资本市场逐渐回温 2024年共发生8起融资事件

数据显示,我国光纤通信行业投融资事件,从2018年的4起增长到2024年8起,2024年我国光纤通信行业发生投融资事件8起,投融资金额为3.34亿元。

2025年02月06日
【投融资】2024我国物联网设备行业相关投融资数量及金额有所回升

【投融资】2024我国物联网设备行业相关投融资数量及金额有所回升

数据显示,我国物联网设备行业投融资事件,2019年发生投融资事件13起,到2024年发生投融资事件18起,投资金额达8.38亿元。

2025年02月06日
我国量子通信行业市场规模及企业注册量持续增长 产品及建设运营为最大细分市场

我国量子通信行业市场规模及企业注册量持续增长 产品及建设运营为最大细分市场

从行业参与情况来看,2020年到2021年我国量子通信行业企业注册量快速增长,同比增长超过了1100%;到2023年我国量子通信行业新增相关企业注册量达到了14367家,同比增长5,0%。

2025年01月18日
我国通信设备行业:细分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2024年资本市场热度有所回升

我国通信设备行业:细分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2024年资本市场热度有所回升

当前数字化转型的加速、5G网络的普及、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兴起使得我国通信设备行业快速发展。从细分市场来看,2019年到2023年我国路由器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到2023年我国路由器市场规模约为315.96亿元,同比增长5.7%。

2025年01月17日
量子信息行业:中国企业数量仅次于美国 且各国战略投资力度较大

量子信息行业:中国企业数量仅次于美国 且各国战略投资力度较大

企业领域分布来看,截至2024年10月全球量子信息企业共有626家。其中,量子计算企业共有331家,占比53%;量子测量共有117家,占比19%;量子通信共有112家,占比18%;抗量子加密企业共有66家,占比10%。

2025年01月07日
我国智能手机行业已处于成熟发展阶段 近四个季度出货量均呈同比增长态势

我国智能手机行业已处于成熟发展阶段 近四个季度出货量均呈同比增长态势

出货量来看,2023年Q3我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为66.7百万台,同比增长率下降6.9%,到2024年Q3我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为68.8百万台,同比增长率为3.2%,智能手机出货量较比去年同期有所增长。

2024年12月03日
我国光纤光缆线路长度持续增长 其中光缆线路中接入网光缆线路占比最高

我国光纤光缆线路长度持续增长 其中光缆线路中接入网光缆线路占比最高

从长度来看,2019年到2024年H1我国光纤光缆线路为持续增长趋势,到2023年我国光纤光缆线路总长度6432万公里,同比增长7.96%,其中新建光缆线路长度为473.8万公里;到2024年6月,我国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6712万公里。

2024年11月1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