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8年中国废铜行业供应结构分析及进口量预测(图)

        一、废铜是国内精炼铜供应的重要来源
        国内废铜主要可作为电解铜原料或直接用于生产铜加工材,其中国内 20-30%的电解铜来自于废铜,铜加工材中 10%的原料来自于废铜。目前国内近一半的废铜供应依赖进口。进口废铜中的铜含量占国内废铜供应量达 45~60%,2017 年预计全年废铜进口量 127 万吨,其中七类废铜占比约为 52%,预计 2017 年全年七类废铜进口量约 66 万吨。

图表:国内废铜的使用情况

图表:中国废铜的供应结构
 
        2017 年 7 月 27 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方案要求逐步有序减少固体废物进口种类和数量,其中七类废铜(海关编码74040000 10)列入禁止类进口,到 2019 年将彻底禁止。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2023中国废铜产业市场竞争现状调研与未来发展方向研究报告

图表:废铜进口政策变化
 
        二、2018 年“七类”废铜禁止进口对供应影响较大
        根据 SMM 数据,禁止“七类”废铜进口后,预计 2018 年废铜进口量将减少至 95 万吨(金属量)左右,相比 2017 年 127 万吨水平大幅下降 30 万吨左右,国内废铜难以补充这部分减少。

图表:2018 年中国“七类”废铜禁止进口后废铜进口量预测(单位:万吨)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钛材行业:板材为主要种类 产量和净出口量正呈逐年扩大走势

我国钛材行业:板材为主要种类 产量和净出口量正呈逐年扩大走势

钛材种类繁多,按形态钛材主要可分为板材、钛棒、管材、锻件、箔带材、丝线材、铸件等。从产量占比来看,板材占比最高,在2022年板材产量为8.5万吨,占比为56.29%;其次是钛棒,产量为3.3万吨,占比为21.85%;第三是管材,产量为1.8万吨,占比为1.92%。

2024年04月25日
我国钢结构行业现状: 产量连年稳步增长 市场极度分散

我国钢结构行业现状: 产量连年稳步增长 市场极度分散

企业来看,我国钢结构企业数量众多,根据企查查数据销售,截至2024年4月18日,我国钢结构相关企业数量达到了2245557家,竞争十分激烈,市场也十分分散。从市场占比来看,鸿路钢构是占比最高,占比为3.4%,而精工钢构和杭萧钢构占比均为1.1%。

2024年04月20日
我国有色金属行业现状:需求量不断增长 原铝产量占比最高

我国有色金属行业现状:需求量不断增长 原铝产量占比最高

有色金属是当今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材料和重要的战略物资,随着当前经济发展,国防建设等领域的快速发展,有色金属需求量不断提高。数据显示,从2015年到2022年我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从5687.9万吨增长达到了7469.8万吨,连续六年稳定增长。

2024年04月09日
我国铝合金行业:产量正呈较快速度提升 上市企业营收整体呈增长走势

我国铝合金行业:产量正呈较快速度提升 上市企业营收整体呈增长走势

铝合金是以铝为基添加一定量其他合金化元素的合金,是轻金属材料之一。按其成分和加工方法可分为变形铝合金,铸造铝合金;其中变形铝合金是通过冲压、弯曲、轧、挤压等工艺使其组织、形状发生变化的铝合金,在航空、汽车、造船、建筑、化工、机械等各工业部门有广泛应用。

2024年04月03日
我国平板玻璃行业:准入管控政策加强 落后产能加速淘汰 产量出现小幅下降

我国平板玻璃行业:准入管控政策加强 落后产能加速淘汰 产量出现小幅下降

纯碱是平板玻璃生产过程中主要原材料之一,在生产过程主要主要是促进玻璃的熔化和融合,使玻璃具有特定的物理性能和化学稳定性。数据显示,在2023年我国纯碱产量为3262.4万吨,同比增长10.1%。

2024年03月29日
我国电解铜行业:上游铜矿和中游电解铜产量连续五年稳步增长

我国电解铜行业:上游铜矿和中游电解铜产量连续五年稳步增长

电解铜由粗铜加工而来,从铜矿储量来看,全球铜矿储量最多地区为智利、澳大利亚和秘鲁三个地区,在2021全球铜矿储量中占比分别为22.73%、10.57%和8.75%;而我国铜矿资源匮乏,在全球铜矿占比只有2.95%。

2024年03月2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