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江苏省南京市“十四五”新型城镇化规划要点汇总 打造交通、能源等四大基础设施工程

       南京市新型城镇化“十三五”发展成效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1年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分析报告-产业现状与发展前景预测》显示, 南京城镇化发展起步早、基础好,城镇化水平与质量总体呈现稳步提升态势。近年来,南京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特别是“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等部署要求,全面落实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探索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南京市区域城市化规划(2014—2020年)》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基本顺利完成,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6.8%,高出全国23个百分点、全省13个百分点,步入城镇化高质量发展阶段。

“十三五”期间发展成效列表

要点

重点内容

城镇化空间格局不断优化

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任务顺利完成。多心开敞、轴向组团、拥江发展的市域布局更加凸显。中心城区功能品质进一步提升,国家级江北新区高标准建设成效显著,紫东地区启动规划建设,河西新城展现现代化国际性城市中心形象。主、副城功能格局更趋均衡,副城人口吸纳作用逐步显现。六合、高淳高质量发展有力推进。各镇街围绕发展定位,统筹老集镇整治与新镇区建设,完善镇街市政基础设施体系,新市镇服务功能得到提升。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提升,铁路枢纽总图、禄口国际机场总体规划获批,以南京为中心的“米”字型高铁网加快建设,禄口国际机场实现T1T2双航站楼联合运行,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全线贯通。形成1012条跨江通道体系,主城井字加外环快速路网实现闭合,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587公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增加到394公里,创成首批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

城镇功能品质不断完善

城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8万亿元,改革开放以来首次跻身全国前十。城乡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乡统筹区域供水实现乡镇全覆盖,城镇污水达标处理率达到97.7%。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全面开展,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城市更新持续深入推进,推动城市重点区域有机更新,城市精细化管理专项行动取得积极成效。居住质量持续改善,累计完成棚户区改造项目443个,改造面积约2112万平方米;累计改造老旧小区1282个,改造面积约3425万平方米。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智慧城市建设不断完善。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持续提升

户籍制度改革持续深化,率先实现全市户籍通迁,建立起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居住证制度全面实施,取消积分落户年度指标限制,以居住证为载体的公共服务制度体系不断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更加健全,就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享有更多更好的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和技能培训等服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率达92.23%。公租房保障加快落实,租赁住房建设不断推进,新就业无房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住房保障水平稳步提升。2014—2020年,累计实现89.13万非户籍人口在城镇落户,常住人口城镇化水平提升6.3个百分点。人地钱挂钩政策持续优化完善,新型城镇化要素保障基础更加扎实。

城乡公共服务更加均衡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扎实推进,实现每个街道都有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100%。实施全民创业行动、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和青年大学生宁聚计划,城镇新增就业142.8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2%以下。率先在省内实现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市级统筹,企业退休人员人均养老金全省第一,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945元。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布局取得重要进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扩建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达到3439个,户籍人口人均期望寿命83.33岁。现代社会治理不断创新,城乡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探索实践取得明显成效。

可持续发展水平显著增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获评“国家生态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在全国率先出台《长江岸线保护办法》,整治“散乱污”企业1811家,拆除干流岸线项目160个,全市生态岸线占比提高到77.9%。持续开展“263”专项行动和污染防治攻坚战,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比例达到83.1%,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下降到31.3微克/立方米,地表水国省考断面优于类水质的比例达到100%28条入江支流水质全部达标,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达标率达到97.5%。美丽古都建设强力推进,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6.09平方米,公园绿地半径覆盖率达到93%。安全发展理念逐步建立,城市发展韧性不断增强。

城乡融合步伐进一步加快

着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大力推进乡村一二三产融合,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农业与科技融合的新兴业态不断涌现,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70%,农业机械化水平达90.5%。乡村建设呈现新风貌,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扩展至11个片区3900平方公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达标率100%,位居全省前列。着力改善农村贫困家庭住房条件,全市农村贫困家庭存量危房改造全面完成。农村垃圾分类、污水处理、公厕革命等工作有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加快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1863公里、农路桥梁139座,江宁、高淳创成国家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区)。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逐步健全,溧水区、高淳区纳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江苏“宁锡常接合片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621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281

南京都市圈建设卓有成效

《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成为国家层面首个函复同意的都市圈规划。都市圈产业发展实力进一步加强,在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信息技术、航运物流等领域形成一批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产业集群。创新驱动发展优势进一步凸显,普通高等院校达到100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持续增加。以南京为中心、沿江和京沪两大通道为主干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基本形成。都市圈城市空间格局加快构建,城镇体系进一步完备,以南京为中心的通勤圈、产业圈、生活圈正在形成,一体化和同城化合作不断深化实化,产业人口梯度分布、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空间结构更加清晰,城乡发展协调性稳步提高。多层次务实合作不断深化,成立都市圈城市发展联盟,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加快建设,江宁—博望、顶山—汊河、浦口—南谯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启动共建,人员资金往来更加密切。

资料来源: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观研天下整理

表1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

类别

指标

规划目标

实际完成情况

总体发展水平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1

83

86.8

城乡居民收入比

21

2.281

城乡统筹规划优化覆盖率(%

100

100

基本公共服务

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比例(%2

100

100

城镇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新成长劳动力免费接受基本职业技能培训覆盖率(%3

100

-

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

98

98

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4

98.6

98.6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水平比较指数(%

100

100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平均报销比例(%5

73

73

城镇常住人口保障性住房覆盖率(%

≥23

23

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并轨覆盖率(%

100

100

一委一居一站一办城乡社区服务管理体制覆盖率(%6

100

-

百万以上人口城市公共交通占机动出行比例(%

60

62.5

镇村公交覆盖率(%

100

100

基础设施

城乡统筹区域供水覆盖率(%

98

100

城镇污水达标处理率(%

95

97.7

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95

100

城乡家庭宽带接入能力(Mbps

≥100

165

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

99

100

资源环境

人均城市建设用地(平方米)7

≤100

-

生态红线区域占国土面积比例(%8

24左右

-

城市建成区绿地率(%

40左右

40.52

林木覆盖率(%

30

31.6

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比例(%

90

83.1

地表水优于类水质的比例(%

80

100

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9

6

7

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

90

90

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行政村占比(%

≥98

100

资料来源: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观研天下整理

       南京市新型城镇化“十四五”发展规划

       到2025年,聚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和以人民为中心的美丽古都,以“高质量发展的全球创新城市、高能级辐射的国家中心城市、高品质生活的幸福宜居城市、高效能治理的安全韧性城市”建设推动新型城镇化更高质量发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8%,非户籍人口在城镇落户取得积极进展。“多中心、网络化”的城镇化空间格局更加完善,城乡功能品质显著提高,城乡发展协调性全面增强。加快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增长极,成为常住人口突破千万、经济总量突破两万亿元的超大城市。

       ——常住人口全面融入城市。持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现代人口管理服务制度加快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较大突破,农民工职业技能素质显著提升,常住人口市民化加快推进,城市创业就业环境更加优化。

       ——城镇化空间格局更加优化。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全方位融入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南京都市圈成为国家现代化都市圈的典范。中心城市功能显著增强,“多心开敞、轴向组团”的城镇化空间格局更加巩固。中心城区能级显著增强,郊区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公共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人口吸引能力显著增强。高标准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国际标杆型绿色交通示范城市。

       ——人民城市理念全面落实。聚力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美丽古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安全格局更加稳固,绿色低碳发展成效明显。城市特色魅力更加彰显,成为中华文化重要枢纽、世界古都杰出代表、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名城。“全龄友好”理念更为深入,城镇生活服务设施布局更加优化。城市抗击风险能力明显增强,安全韧性水平大幅提升。

       ——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全面建立,“南北田园、中部都市、拥江发展、城乡融合”的空间格局基本形成,“一核三极”的城市功能布局更加完善,市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居于全国前列。城市智慧化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普遍形成,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进一步加强,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

——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城乡工农关系更加融合融通,乡村振兴取得重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城乡发展差距不断缩小,城乡居民共同享有现代化的高品质生活,人的全面发展和全市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都市现代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全域美丽乡村更加宜居宜业。土地、资本、技术、人才等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更加畅通,城乡统一规划建设管护的基础设施体系、统一制度标准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土地制度改革更加深化,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进一步完善。

       展望2035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92%左右,市域城镇常住人口达到1200万人。城镇化发展方式全面转型、发展质量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吸引力和美誉度显著增强,全面迈入绿色低碳发展轨道,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市域均衡一体化、城乡融合发展率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得到充分彰显,新型城镇化建设持续走在全国全省前列。

表2“十四五”时期新型城镇化发展主要指标

类别

序号

指标

2025年目标

城镇化水平

1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88

市民化质量

2

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比例(%

91

3

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万人次)

50

4

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率(%

90

5

城镇常住人口保障性住房覆盖率(%

28

6

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个)

4.5左右

7

接受上门服务的居家老年人数占比(%

18左右

空间格局

8

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公里)

560

9

南京都市圈1小时(县级节点)通达实现度(%

80

城市功能

10

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4左右

11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

54.5

12

人均接受文化场馆服务次数(次)

7.2

13

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

80

14

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45.2

15

绿色交通出行分担率(%

75

16

城市和谐社区建设达标率(%

99

资料来源: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观研天下整理

       空间格局

       落实“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加快建设在全国具有示范典型意义的现代化都市圈,持续优化南京多中心、网络化城镇化空间格局,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一)深入实施国家重大战略

       建设“一带一路”交汇点重要枢纽城市。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支持商贸流通、智能电网、轨道交通等产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有序布局和集聚发展,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自然资源开发。深化服务贸易创新试点成果,以旅游、信息、中医药等为重点,开拓“一带一路”沿线服务贸易市场。鼓励国内外航空公司新开和增开南京至“一带一路”主要城市国际航线,稳定开行南京至中亚及欧洲方向班列,鼓励港口企业参与“一带一路”重点港口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

       推进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协调联动发展。巩固“承东启西、联通南北、链接海陆”的枢纽地位,实现双向开放与互联互通。深化与上海、武汉、重庆、成都等中心城市的合作,主动在长江经济带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建设中肩负更大责任。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搭建区域间产业转移促进服务平台,引导长江经济带地区间产业合作和有序转移。利用技术、资金、管理、市场信息等优势,引领促进长江中上游地区劳动力和自然资源要素释放价值。

       全方位融入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增强长三角一体化要素资源统筹配置能力,协同推进制造升级、创新升级和消费升级。建设沪宁产业创新带。推进沪宁沿线人才创新走廊建设。联合组织或参与大科学计划、大科学工程和共性技术攻关,打造国内外领先的技术创新、产品研发、成果转化、科技服务等综合型平台。建设宁杭生态经济带。大力发展文旅健康、现代农业、电子商务、文化创意、专业会展等生态经济,建立健全绿色技术研究应用与生态资源保护开发协同机制,以江宁淳化新城、溧水宁杭合作试验区、高淳高铁枢纽片区为重点,打造绿色发展新样本。培育宁淮宣黄成长带。围绕休闲养老、文化创意、旅游装备制造、农业科技研发、观光农业等产业分工融合,试点实施区域水源共保、河流综合整治、跨区生态补偿等机制。深化拓展与杭州市、黄山市的文旅产业合作,共筑宁杭黄“魅力发展绿三角”。推进宁淮铁路、宁宣铁路、宁杭铁路二通道建设,提升南京南北向辐射能力。加快推进宁淮特别合作区高质量发展。

       (二)建设现代化都市圈典范

       优化都市圈城镇化空间格局。提升南京中心城市服务能级,强化引领与辐射作用,有序集聚高端商务、创新研发功能,疏解一般制造与生产服务后台环节。优化功能网络,积极推进同城共建、资源统筹与合作发展,重点建设宁镇扬和宁马滁两个同城化片区。提升新城、新市镇综合承载能力,带动城乡融合发展。

       以都市圈同城化带动新型城镇化。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加强航空、铁路、公路、航道统筹规划建设,推动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化,加快轨道交通“四网融合”。推进高速公路瓶颈路段扩容,强化干线公路与城市道路功能融合,支持发展跨行政区公交模式。协同建设新一代信息、能源和水利等基础设施,合力保障都市圈能源资源安全。促进产业创新融合协同发展。加快构建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一体的全流程创新链,形成错位分工、交叉渗透、跨界融合的都市圈产业生态系统,保障都市圈产业链完整性和供应链安全性。协同打造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重点推进园区共建。加快服务业内容、业态和商业模式创新,合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推进“环南京1小时鲜活农产品流通圈”建设。推进公共服务便利共享。鼓励教育、卫生领域跨界合作办校(院)、组建联盟、对口支援,推进医疗卫生大数据开放共享,推动教育医疗文化等优质服务资源一卡通共享,加快社会保障接轨。推动重要民生设施向都市圈毗邻地区布局。共同保护与传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共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和大运河文化带,联合打造高品质旅游区和都市圈旅游形象品牌。加强人力资源协作。推动人力资源信息共享和服务政策有效衔接,共建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立人才共同招引和柔性使用机制。

       加快跨界地区合作发展。推动宁镇扬在基础设施、创新创业、产业体系、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领域的一体化共建。加强跨界地区在生态保护、空间功能、公共设施、道路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等方面的合理对接与相互协调。重点推进顶山—汊河、浦口—南谯、江宁—博望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和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建设。按时序有侧重推动一批融合发展型、科技创新型、临港共建型、园区联动型、生态经济型跨区域合作发展平台建设。

       (三)以功能引领市域格局优化

       构筑市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强化市域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统筹划定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优化城市化地区、农产品生产区和生态功能区三类空间格局。健全不同功能区差异化协同发展长效机制,推动城乡空间资源有效保护、有序开发。推进市域城镇化空间战略调整与格局优化,优化城乡体系。

       强化“一核三极”战略功能引领。江南主城区着力提升服务能级和辐射功能,打造引领全市发展的“主核”。严控老城开发强度,优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增加公共绿地和活动空间。加快完善中心体系功能,进一步集聚高能级要素、高品质环境与高等级文化活动。布局建设国际化核心商圈、高端化商业中心、特色化商业街区,强化新街口地标性商圈辐射能力。加快塑造沿明城墙、沿长江、沿秦淮河、沿历史街巷等“四沿”生态人文魅力空间。江北新区着力发挥“双区”联动优势,打造“主城拓展极”。加快布局各类高端制造、生产服务和“研创型”产业,打造自主创新策源地。培育完善城市功能,打造高品质人居环境。深化全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成果,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现代产业和城市功能深度融合,高质量建设产城融合的现代化新主城。紫东地区着力整合各类资源,打造“创新引领极”。加快紫东核心区建设,高效整合南京经开区、仙林大学城和各类园区资源,加快集聚中科院等高端创新要素,强化高质量科技供给,建设紫东科创大走廊。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串联紫金山、栖霞山、汤山等文化旅游资源,优化国际化旅游产品供给。南部片区着力发挥枢纽优势,打造“新兴增长极”。推进南京南站等高铁站与禄口机场的快速联通,实现空铁联运。高标准建设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加快构建现代临空产业体系,打造都市圈国际开放枢纽、现代化临空产业高地、航空科技创新样板区、绿色智慧空港新城。实现与宁杭生态经济带、宁淮宣黄成长带的联动发展。

图1市域功能格局优化示意图
 
资料来源: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专栏1九大新城发展重点任务

专栏1九大新城发展重点任务

1.禄口新城:建设南京承载国际化功能、展示国际化形象的枢纽门户地区。重点完善新城中心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进禄口和陶吴老集镇更新,提升门户风貌形象。

 

2.柘塘新城:建设宁杭生态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和临空经济区,形成辐射区域的空港国际城。重点推动临空产业聚集。

 

3.龙潭新城:建设南京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区。重点依托现代化深水海港发展临港工业,加快区域集疏运体系建设,配套完善临港公共服务设施与居住功能。

 

4.龙袍新城:建设南京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江北新区临港高端制造基地。坚持公园城市理念,优化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布局。

 

5.桥林新城:建设江北新区智能制造基地、现代化滨江新城。重点推进地铁小镇、智慧新城、桥林街道融合发展。

 

6.板桥新城:建设南京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重点引导现有钢铁产业转型发展。

 

7.滨江新城:建设南京辐射马鞍山、芜湖等地区的门户地区、南京沿江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

 

8.淳化新城:建设宁杭生态经济带上以先进制造业、科研教育为主导功能的重要节点。

 

9.汤山新城:建设沪宁城镇发展带上以休闲旅游、会议会展为主导功能的重要节点、宁镇扬休闲旅游服务中心和新经济节点。

资料来源: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观研天下整理

专栏2重点发展的新市镇

专栏2重点发展的新市镇

1.建邺区:江心洲

 

2.栖霞区:八卦洲

 

3.雨花台区:西善桥

 

4.江宁区:谷里、吉山、秣陵、横溪、湖熟

 

5.浦口区:汤泉、永宁、星甸

 

6.六合区:竹镇、马鞍、冶山、金牛湖、程桥、横梁、长芦

 

7.溧水区:石湫、东屏、白马、晶桥、和凤

 

8.高淳区:阳江、砖墙、漆桥、固城、东坝、桠溪

资料来源: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观研天下整理

图2新城新市镇布局示意图

资料来源: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专栏3农业转移人口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专栏3农业转移人口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科学规划全市教育资源布局,加快基础教育学校建设,有效增加学位供给。贯彻落实“两为主、两纳入”的政策要求,进一步推动建立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保障符合政策规定的随迁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探索建立“市级统筹、重点保障、动态调整、周转使用”的市级中小学教师编制周转池制度,在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开展新办公办幼儿园人员编制备案制管理试点。到2025年,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公办学校接收比例保持在90%以上。

 

住房保障扩大工程:促进住房保障对象从以户籍家庭为主转向覆盖城镇常住人口。加快完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实行实物保障与租赁补贴相结合的方式,因地制宜增加公共租赁住房实物供给,稳步扩大租赁补贴保障覆盖面,合理确定住房保障准入标准,并及时动态调整。鼓励和引导市场主体参与人才住房、保障性住房、租赁住房建设运营。大力实施精准保障,重点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特别是从事基本公共服务人员等群体住房困难问题。

 

医疗服务改善工程:按照属地化原则,自愿就近选择家庭医生团队进行签约,建立电子健康档案,落实全程、连续健康管理服务。加强农业转移人口职业病防治工作,强化对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农业转移劳动者的职业卫生知识培训、职业健康监护、个体防护用品使用等管理工作。

 

社会保险覆盖工程:提高社会保险统筹水平和参保率,扩大参保缴费覆盖面。积极探索灵活就业居住证持有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政策。完善适应新就业形态的社保缴费政策和运行机制。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加强禁捕退捕渔民社会保障。

 

社会救助优化工程:适应户籍制度改革要求,修订最低生活保障政策,临时救助制度覆盖到所有常住人口,细化认定条件,提高救助时效。加强各类社会救助制度的过渡与衔接,适当放宽相关准入条件,简化申请审核流程。探索市域范围内常住地申请、一城通办,推行“按户保”与“按人保”相结合,落实低保等边缘困难群体救助政策。健全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机制。

资料来源: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观研天下整理

专栏4高新园区特色化发展指引

专栏4高新园区特色化发展指引

1.高水平科技园区:支持南京高新区、江宁高新园、新港高新园产城融合发展,充分利用国家级新区、园区政策支持,攻克一批支撑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自主可控的产品,培育一批在国内国际具较强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和产业集群。

 

2.城市硅巷园区:推进玄武园、秦淮园、鼓楼园加快城市硅巷建设,以场景创新、科技服务为重点,聚焦产业研发设计、孵化等环节,推动生活居住与创新创业功能复合。

 

3.创新集群园区:支持麒麟园、建邺园、栖霞园、雨花台园、江宁园等园区建设,发挥在宁高校、科研院所和大企业优势,建设创新成果落地转化和推广平台。

 

4.产业基地园区:支持浦口园、六合园、溧水园、高淳园等具有空间优势的园区建设产业化基地,围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高端医疗器械、前沿新材料等产业链的关键环节精准招商。

资料来源: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观研天下整理

专栏5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

专栏5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

专栏5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

 

(一)交通基础设施

 

1.轨道交通:推进宁句、宁滁、宁马、宁仪扬等建设,续建5号线、6号线、7号线、4号线二期、9号线一期、10号线二期、1号线北延、2号线西延、宁天线南延,建设3号线三期、11号线一期,开展市域快线18号线建设、16号线、14号线等前期研究。

 

2.过江通道:续建建宁西路过江通道、和燕路南段过江通道、仙新路过江通道、龙潭过江通道,推进地铁4号线过江通道、锦文路过江通道、上元门过江通道和宁仪城际铁路过江通道等建设,做好七乡河过江通道项目储备。

 

3.高速公路:续建宁合高速江苏段改扩建、宁马高速公路江苏段改扩建、高淳至宣城高速公路江苏段,推进南京至滁州高速公路江苏段、南京至盐城高速公路、都市圈环线高速公路禄口至全椒段、仪征至禄口机场高速公路、龙潭过江通道南接线等建设,推进南京至广德高速公路江苏段、南京至和县高速公路江苏段等建设。

 

(二)能源基础设施

 

1.完善电网建设工程:加快江宁谷里220KV输变电工程,江宁高新园方山南部丽泽路南延等五条道路电力管孔预埋工程、一期工业电力管孔预埋工程,江宁开发区腾讯华东云计算基地项目220千伏新建变电站,江宁开发区500千伏东峰、东廻线迁改工程及其配套工程等建设。

 

2.能源储运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加快龙潭街道三江口以东片区供热管网,江宁高新园药谷路DN200天然气管道工程、福英路DN200天然气管道工程,六合龙袍高中天然气调压站、龙袍新城专线(润玉水苑—G328)、G328(机场路仪征)管线、S501G328—江北沿江公路)管线、江宁滨江LNG应急调峰储配站及配套管线二期等建设。

 

(三)水务基础设施

 

1.长江八卦洲堤防加固防渗:八卦洲洲堤26.2公里堤防加固及防渗。

 

2.秦淮河干流防洪能力提升:完成秦淮河干流河道清淤,干流江宁段、武定门闸下段堤防加固改造。

 

3.秦淮东河一期工程:新开河道(含隧洞)9.3公里,拓浚九乡河江宁段4.625公里、栖霞段河道0.585公里,新建大庄节制闸,加固改建44座公铁桥梁。

 

(四)市政基础设施

 

1.海绵城市:推进江心洲生态科技岛和丁家庄保障房两个试点片区的海绵试点项目建设。针对江心洲科创中心、江岛新天地及丁家庄保障房片区多个小区及公共建筑,全面采用绿色屋顶、透水铺装、雨水调蓄设施等,增加雨水利用率。

 

2.地下综合管廊:推进两环六射干线管廊建设;推进紫东核心区、江北新区、南部新城重点片区管廊建设;桥林新城、足球小镇等16个适建片区结合道路、地铁等相关工程同步建设综合管廊;推进老城区缆线管廊建设。

资料来源: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观研天下整理

专栏6城市更新分区引导

专栏6城市更新分区引导

1.老城片区:重点开展历史地段更新和保留提升类居住用地改造。保留街区传统居住功能及原有建筑风貌特色,通过拆除违法建设、完善基础设施、环境改造、功能置换等方式,提高人居环境、彰显古都风貌。

 

2.下关滨江片区、河西片区、孝陵卫片区和东山片区:重点针对保留提升类居住用地进行改造。在保留主体居住功能的基础上,通过拆除违建搭建、美化绿化环境、公共空间微更新、适老化设施建设和建筑立面出新等工作,提升居住品质

 

3.桥北片区和江浦片区:针对片区内危破老旧住宅片区,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完善城市服务设施和功能配套,实现片区整体更新。

 

4.大厂片区和金陵石化片区:重点推进老工业区转型升级,以产城融合为重点,通过集中成片开发,引导土地多用途复合利用,实现产业与城市功能融合发展。

 

5.铁北红山片区:重点推动老工业区转型升级,盘活存量低效用地,推动产业结构升级。针对工业片区内混杂的城中村、老旧小区及危旧房,完善公共服务功能和环境景观。

 

6.雨花两桥片区和板桥片区:结合老工业区转型升级,推动片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强化区域服务功能,实现产城融合。推动两桥片区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

资料来源: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观研天下整理

专栏7溧水、高淳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重点任务

专栏7溧水、高淳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重点任务

1.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加快完成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建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平台,接入国有建设用地网上交易系统公开交易。探索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就地入市、异地调整入市和集中整治入市等多样化的入市机制。完善入市收益调节金和集体净收益分配机制,综合考虑土地用途、入市方式等因素合理确定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征收比例。探索宅基地和农房盘活、闲置宅基地和废弃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转化等存量更新机制,推进农村土地高效利用。完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二级市场,建立集体建设用地不动产统一登记机制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配套金融机制。

 

2.建立科技成果入乡转化机制。推动科技成果市场化、产业化,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和产学研用合作机制,探索以天使投资、知识产权证券化等方式推动科技成果资本化,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交流合作,支持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发展。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支持赋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鼓励科技人员入乡兼职兼薪和离岗创业。探索公益性、经营性农技推广融合发展机制,促进农技推广机构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龙头企业和特色产业相融合,提供增值服务,支持基层农技人员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合理取酬。以溧水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高淳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引领,加强科技成果入乡转化载体建设。

 

3.搭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加快打造一批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先行区,支持溧水开发区创建国家级开发区、溧水白马镇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推进高淳开发区村集体资金入股建设标准厂房试点和产业园区去行政化改革试点,推进现有农业园区提档升级。溧水区高标准建设6个特色小镇和六大特色田园乡村,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积极探索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机制,科技赋能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培育特色、优势农产品,探索以电商+农业”“旅游+农业等方式带动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城乡产业用地、资金市场化配置能力,高淳区镇街国土空间规划预留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用地指标,溧水区探索国资平台参与镇街融合发展。

 

4.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开展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评估试点,建立健全GEP核算框架和指标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加快完成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搭建溧水区、高淳区生态产品交易平台,探索制定生态资源指标及产权交易规则、交易程序。溧水区探索建立健全生态补偿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实行生态补偿资金和保护面积、保护成效双挂钩。高淳区建立完善自然保护地内自然资源资产特许经营权制度,激励社会主体参与生态保护修复;探索建立绿色银行、绿色信贷服务体系和多元主体合作等方式,健全生态金融支持保障机制。因地制宜发展健康、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促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培育高淳“国际慢城”“固城湖”等生态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扩大溧水“无想田园”品牌使用范围。

 

5.健全农民持续增收体制机制。持续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逐步完善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的占有、收益、担保和继承等权利,多渠道壮大农村集体经济,高淳区探索留用地、土地承包经营权等入股体制机制。推进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等抵押贷款业务,探索扩大农村有效抵质押物范围。高淳区争取设立农村金融改革试点,支持鼓励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开展三农、小微、股权投资等涉农业务。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之间的利益链接机制,大力发展家庭农场,积极培育高素质农民,支持各类人员回乡创业。统筹整合涉农专项资金,探索推行“大专项+任务清单”的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定期评估、调整优化和退出机制。完善医保、社保、低保和各类补贴制度,创新社保缴纳方式,健全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持续提升农民收入水平,推动城乡共同富裕。

资料来源: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观研天下整理TC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黄金行业:澳大利亚和俄罗斯金矿储量较多 金饰和私人投资占据开采存量主导

黄金行业:澳大利亚和俄罗斯金矿储量较多 金饰和私人投资占据开采存量主导

从全球各地区金矿储量来看,截至2023年,澳大利亚金矿储量最高,占比为20%;其次是俄罗斯,占比为19%;第三是南非,占比为9%。

2024年04月19日
我国钠离子电池行业:产需增长 相关产能建设项目持续落地

我国钠离子电池行业:产需增长 相关产能建设项目持续落地

从成本来看,钠离子电池材料中正极材料和电解液成本占比最高,均为26%;其次是隔膜,成本占比为18%;而负极材料和集流体成本占比分别为16%、4%。

2024年04月17日
我国锌锰电池行业:碳性锌锰电池出口量逐渐下降 碱性锌锰电池出口量整体增长

我国锌锰电池行业:碳性锌锰电池出口量逐渐下降 碱性锌锰电池出口量整体增长

另外,我国也是锌锰电池出口大国,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数据显示,到2023年我国碳性锌锰电池出口量为132.9亿只,同比下降0.6%,出口金额为5.89亿美元,同比下降6.5%;碱性锌锰电池出口量为137.58亿只,同比下降0.7%,出口金额为11.95亿美元,同比下降4.4%。

2024年04月15日
上游供给增长带我国石油焦行业产量增加 下游预焙阳极和燃料为主要需求领域

上游供给增长带我国石油焦行业产量增加 下游预焙阳极和燃料为主要需求领域

从各省市产量来看,在2023年我国石油焦产量最高的省市为山东省,产量为1160万吨,占比为34.66%;其次是广东省,产量为408.2万吨,占比为12.20%;第三是辽宁省,产量为286.6万吨,占比为8.57%。

2024年04月10日
2024年我国最新生物柴油推广应用试点落实 引起市场高度关注

2024年我国最新生物柴油推广应用试点落实 引起市场高度关注

随着生物柴油行业的发展,我国加大了对生物柴油重视,而为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拓展国内生物柴油的应用场景,早在2023年11月国家能源局就发布关于组织开展生物柴油推广应用试点示范的通知;而在今年4月份国家能源局正式发布《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公示生物柴油推广应用试点的通知》,引起了市场高度关注。

2024年04月09日
2023年我国锂离子电池行业总产值超过1.4万亿元 出口金额同比增长27.8%

2023年我国锂离子电池行业总产值超过1.4万亿元 出口金额同比增长27.8%

我国是锂离子电池主要制造国家之一,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2023年全国锂离子电池行业运行情况来看,在2023年我国锂离子电池行业总产值超过1.4万亿元。而从产量来看,从2018年到2023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产量从1398713.9万只增长到了2452774.9万只,除2022年产量有轻微下降之外,其他年份均增长。

2024年04月0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