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山西省“十四五”未来产业发展规划要点汇总 打造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等9大主导性未来产业

        山西省未来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立足省情,着眼全国,面向世界,锚定15年—30年远景目标,综合考虑未来产业国内外发展趋势和我省发展条件,通过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力争实现“十四五”夯实基础、15年形成体系、30年全面发展的目标。十四五”夯实基础。到2025年,山西成为我国发展未来产业的先行区。未来产业初步实现“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无到有”的转变,深度融入京津冀一体化、长三角、大湾区分工协同以及国家重大战略当中,为“十四五”转型出雏形目标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十四五”未来产业发展目标

要点

重点内容

规模总量快速提升

2025年,未来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8000亿元。力争打造5个产业规模超千亿元的未来产业,形成一批跨界融合的新增长点。未来产业成为我省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融入到国家未来产业链条当中。

头部企业持续壮大

2025年,力争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的企业1个、超百亿的企业30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0户、国家级试点示范30户、高新技术企业1000户。培育一批汇聚和配置全球资源、在细分领域占据统筹领导地位、在全国形成示范效应的头部企业。

创新生态加速构建

2025年,各高校设置的未来产业相关学科达到20个,建成未来产业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等6个,形成从基础理论研究实验室创新产业化生产完整链条的创新体系,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重点龙头产品。

集聚发展日见成效

2025年,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的未来产业集群或集聚区达到3个,集群内企业占到未来产业企业多数,建成信创、碳基新材料、特种金属材料、合成生物产业4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形成若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未来产业发展策源地。

开发合作更加深化

2025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的比重接近80%,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较2020年增长50%。一批国际国内未来产业顶级企业、研发机构落户山西,融入双循环特别是融入国际未来产业效果显著,未来产业开放合作发展进入快车道。

资料来源:山西省人民政府,观研天下整理

山西省“十四五”未来产业发展主要目标
 
资料来源:山西省人民政府

        聚焦“六新”率先突破,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结合我省优势产业领域和国家对未来产业发展的整体布局,立足“十四五”,展望15年—30年,着力推进“5+4”未来产业发展矩阵,打造全国重要的未来产业发展基地。

未来产业发展矩阵
 
资料来源:山西省人民政府

        优中培精,9大主导性未来产业加速直道冲刺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1年中国新能源市场分析报告-行业规模与发展趋势预测》显示,十四五”期间,以技术引领、产业规模快速扩大为核心,推动我省具有比较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为具有支柱意义的主导性未来产业,实现我省转型发展直道冲刺。未来15年,推动主导性未来产业成为全国未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30年,成功打造引领全球未来产业发展的山西名片。

9大主导性未来产业重点方向与发展目标

产业

重点方向

发展目标

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

抢抓国家推进信息技术产品安全可控发展机遇,强化头部企业引进和培育,加快推进IT基础设施和软件开发。IT基础设施领域着力构建中央处理器显示器材办公外设一体化产业链条,重点发展CPU核心芯片、数据存储、计算机整机、外设相互配套的硬件体系架构,打造一批全国知名的信创产品,打造百信、长城、曙光等计算机制造基地;软件开发领域推动构建操作系统基础软件应用软件产业链条,加速推进操作系统、数据库、办公软件、应用软件、安全软件紧密协同的软件体系。最终形成软硬件相互适配、云应用全面覆盖的新型信创产业发展体系,将我省打造成信创产业国家级制造基地。

“十四五”期间,建设完成适配认证、测试验证、标准认定等产业发展促进平台,基本构建技术支撑体系、产业协作体系、应用服务体系、数据标准体系以及安全防护体系。未来15年,将山西建设成为全国信创产业发展高地和信创技术应用示范基地。未来30年,信创产业成为我省经济发展重要支柱。

大数据融合创新产业

充分利用全省能源、区位、气候等基础优势和信息安全、数据标注领域形成的先发优势,强化数据资源建设、软硬件产品研发、大数据应用。强化数据标注,加强对图像、文本、语言、视频等海量价值数据的转写,强化高价值数据资源建设。以算力算法强大大数据应用为主线,围绕数据科学理论体系、大数据计算系统与分析、大数据应用模型等领域进行前瞻布局,研发大数据采集、传输、存储、管理、处理、分析、应用、可视化和安全等关键技术,培育安全可控的大数据产品体系。聚焦数字基础设施升级、数字产业方阵打造、数字化融合应用、数字治理能力提升,进行数据资源整合和数据价值挖掘,加速数据在无人驾驶、智慧医疗等方面的率先应用,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十四五”期间,打造引领性大数据产品,培养引领性大数据企业,打造国家级大数据产业集群。未来15年,逐步成为国家大数据产业中心之一,数据存储和分析能力达到全国领先水平。未来30年,建成中部地区大数据中心和应用示范区。

碳基新材料产业

以“高端化、差异化、市场化、环境友好型”为发展方向,依托资源禀赋及煤化工、焦化产业基础,大力发展高端炭材料和碳基合成材料。高端炭材料以产业化培育和拓展市场为核心,依托龙头骨干企业,着力构建“煤—煤基石墨—石墨烯、电容炭”“煤—石墨烯粉体—石墨烯薄膜—石墨烯复合材料”产业链,加快提高碳纤维、碳化硅、金刚石、石墨烯、超级电容炭、针状焦、超高功率电极、负极材料、特种石墨制品等技术成熟度,扩大产业体量,发挥规模效应。碳基合成新材料重点突破适合山西“三高煤”的大型高效煤气化技术、煤基合成高值化产品技术和煤炭分质分级利用技术瓶颈,科学合理控制焦炭规模,加快成熟气化技术耦合利用,着力构建“煤—煤基合成气—醇、酚、酸、酯、烷、苯、烯—PPE工程塑料、聚酯、可降解塑料煤焦油炭黑油炭黑煤焦油中间相沥青针状焦焦炉煤气费托合成蜡、润滑油己二酸(己二腈己二胺)尼龙66”等产业链,延伸焦化精深加工链条,巩固提升焦炉煤气制甲醇、乙二醇、费托精细化学品,煤焦油深加工、苯精制等平台基础和优势。

“十四五”期间,培育一批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快速扩大产业规模,初步形成“龙头企业+重点项目+关键技术+创新平台发展模式。未来15年,碳基新材料成为山西省支柱产业之一。未来30年,山西省碳基新材料产业进入国际第一梯队。

特种金属材料产业

以高端化、集群化、全链条发展为导向,重点发展高品质特种钢铁材料、高性能有色金属及合金材料两大类,不断强化特种金属材料的精深加工,加快打造形成差异化发展的五大产业集群。高品质特种钢铁材料重点构建“特殊钢—不锈钢、镍基合金、高强耐磨板材—装备制造和金属制品”“特殊钢—取向硅钢—特高压变压器,特殊钢—轮轴钢—高铁轮对”高品质特种钢铁材料产业链,持续保持在不锈钢、汽车用钢、型钢、装备用钢、矿用钢领域的优势。高性能有色金属着力构建“电解铝、原镁—镁铝合金板带、铸件—汽车、轨道交通轻量化部件”产业链,进一步夯实在高端铝合金、高端镁合金、高端铜合金、多品种高品质氧化铝等领域的地位,持续保持在全国的比较发展优势,打造特种金属材料国家级制造基地。

“十四五”期间,构建太原不锈钢深加工产业集群、运城汽车用钢及轻量化材料产业集群等产业集群。未来15年,实现从跟跑到领跑世界钢铁工业技术的跨越。未来30年,山西特种金属材料产业进入世界特种金属材料产业第一梯队,成为新技术新产品的摇篮、科技创新的高地。

半导体产业

抓住国产替代产业机遇,结合全球半导体材料发展趋势,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应用,以碳化硅、砷化镓等第三代、二代半导体、LED、装备、芯片制造等特色领域为重点,完善具有全国比较优势的材料设备芯片设计、制造、封测整机特色产业链条。其中,以碳化硅半导体衬底材料、三代半导体器件为重点,打造三代半导体产业链;以射频功率放大器、声表面波滤波器为重点,打造微波半导体产业链;以深紫外LED芯片、LED封装及显示产品为重点,打造光电LED产业链;以短波红外探测芯片等为重点,打造红外光电产业链;以图形化蓝宝石衬底制造为重点,打造蓝宝石材料产业链。争取山西在碳化硅衬底材料、5G射频芯片、高端半导体芯片等具体产品领域形成领跑优势,建设全国领先的半导体高地,成为国内最大、国际前三的碳化硅半导体材料供应基地。加快在碳基电子学领域的技术研发,加快制备性能超越硅基晶体管的碳管CMOS晶体管研发制备,超前布局碳基芯片产业。

“十四五”期间,衬底材料的关键核心技术得到突破,培育5-10户半导体材料重点企业。未来15年,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技术体系完备,第四代半导体材料氧化镓制备技术实现部分突破。未来30年,碳基半导体技术实现产业化,山西实现部分芯片领域的领先地位。

先进功能材料产业

以高端化、规模化、前沿化为重点方向,加快推动生物基新材料、纤维新材料、前沿新材料重点领域实现突破式发展。生物基新材料重点构建“玉米加工—戊二胺—生物基聚酰胺—工业丝、民用丝”“农林废弃物—纤维素—乳酸—聚乳酸—生物降解塑料”等特色产业链,打造全国领先的生物基新材料产业研发制造基地。纤维新材料重点推进“原料破碎—火喷熔丝—拉丝”、“表面处理—短切纱、有捻纺织纱、无捻粗砂—建筑、纺织等复合纤维制品玄武岩纤维产业链和煤制气—聚四氢呋喃(乙二醇)—氨纶(涤纶)/聚酯纤维面料高端纺织纤维煤焦化焦炉煤气甲醇—14丁二醇生物降解塑料终端产业链,打造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两大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集聚区。前沿新材料瞄准5G终端产品、新能源汽车制造、医疗模型等领域,加快推进纳米材料、先进复合材料、颠覆性技术新材料的重大技术攻关,拓展产品在航空航天、生物医学工程等行业的应用。

“十四五”期间,突破发展先进功能材料的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培育引进5-10户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行业重点企业。未来15年,先进功能材料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建立国内先进功能材料技术研发高地。未来30年,先进前沿材料成为我省工业领域重要支撑产业,进入国际一级梯队。

新能源产业

紧抓能源革命发展机遇,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为发展准则,结合山西资源禀赋,积极推进“风能+光伏+储能新能源优先发展体系。风电领域大力发展发电机、叶片、法兰、塔筒、制动器等零部件风电整机风电场产业链,着力加强叶片等薄弱环节发展,推动玻璃纤维、碳纤维、树脂、石墨烯防腐涂料、结构胶等先进材料的应用,加快大型风电场群智能控制和运行管理研究,不断降低风电度电成本。光电领域着力整合提升铸锭(拉棒)切片电池组件应用等光伏制造产业链,推动硅棒、切片等薄弱产业环节建设,完善光伏玻璃、银浆、浆膜、背板等材料、设备产业配套体系,推进产业集群化、产业链一体化。储能领域着力构建“电池、能量管理系统、变流装置—储能系统集成及运维—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应用”电化学储能产业链,积极推动包括变速抽水蓄能、大规模新型压缩空气储能、化学储电、高温超导磁储能、相变储热材料与高温储热等在内的多元融合的分布式智能化储能体系。

“十四五”期间,打造成全国重要风电装备、光伏制造基地。未来15年,整体技术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系列化、标准化新能源核心技术与装备。未来30年,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能源中心。

资料来源:山西省人民政府,观研天下整理

        有中育新,7大先导性未来产业推进弯道超车

        “十四五”期间,全面梳理、深度发掘我省具有先导示范性的产业和潜力高新产业,释放产业潜能,打造未来产业新引擎。未来15年,推动产业快速形成产业规模,引领带动山西新兴产业崛起。未来30年,成为全球未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7大先导性未来产业重点方向与发展目标

产业

重点方向

发展目标

云计算与工业互联网产业

推动云计算与工业互联网产业结合,加快关键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的云应用场景,引导更多的企业通过云应用方式进行信息化改造提升。统筹省内云计算数据中心发展,积极探索跨区域共建共享机制和模式,布局建设一批公共服务、互联网应用服务、重点行业和大型企业云计算数据中心和远程灾备中心,吸引国内外骨干企业的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落户山西,逐步形成一体化的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布局。推动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加快关键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争取更多的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节点落户山西。促进工业互联网产业与我省优势产业的结合,加强5G、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等新一代基础设施的建设,引导企业加快对工厂内网的升级改造,依托产业集群建设覆盖产业链的工厂外网,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开展工业互联网安全分类分级管理试点。

“十四五”期间,培育国内领先的云平台服务商3—5家,工业互联网与钢铁冶金、装备制造、能源、现代煤化工等领域深度融合,形成一批示范标杆应用。未来15年,云计算与工业互联网产业基础基本完备,企业基本实现数据共享模式。未来30年,实现云计算与工业互联网在相关领域及关键核心工程装备等方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产业

以绿色化、高效化为发展方向,着力推进实施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重点在燃煤发电、现代煤化工、煤炭加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三个方面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推进燃煤发电高参数、大容量、智能化发展,加强超高参数燃煤发电、新型动力循环系统、高灵活智能燃煤发电、燃煤高效低成本多污染物联合控制,为可再生能源大比例消纳提供灵活调峰服务,促进电力装备技术升级和结构转型,提高电力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适度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通过示范项目建设不断完善自主技术,加强不同技术间的耦合集成,大幅提升现代煤化工技术水平和能源转化效率,持续推进废水近零排放、固废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积极推进煤化工产业大型化、园区化和基地化发展,结合资源禀赋,稳步有序推进大型现代煤化工基地建设。发展粉煤灰、煤矸石、脱硫石膏、金属冶炼渣等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推进工业固废由“低效、低值、分散利用”向“高效、高值、规模利用”转变。

“十四五”期间,煤炭高效清洁深度利用达到全国领先水平,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比例明显提升。未来15年,燃煤电厂平均供电煤耗显著下降,打造精细化、深加工、高附加值的煤炭产业新链条。未来30年,成为国家煤炭高效清洁利用重要高地,进入国际第一梯队。

核能产业

以“安全、健康、环保”为发展方向,主动融入国家核能产业和科技发展体系,依托中辐院与省内各大高校的研发生产力量,着力引育一批核能装备行业领军企业,实现从先进模块化小型堆、数值反应堆、辐射防护装备智能化与国产化等方向切入,重点改变核能产业和科技布局规划基本处于空白的现状,着力在核能产业链和电气、机械设备制造上获得点上突破。推动核能与其他产业的交叉融合创新与协同发展,积极参与我国可控核聚变装备、海上核电站、模块化小型堆装备以及核电机组的研制,重点发展核电主设备、关键技术设备、核燃料装卸设备、电气仪控设备、核辐射防护设备等装备。加强核电、乏燃料后处理等核产业领域发展辐射安全设备,积极在钢铁、矿山、医疗等同位素应用市场推广辐射防护、放射源监控、放射性废物处置等相关设备,稳步实现核能多元化利用,推动国家辐射防护研究与开发基地建设。

“十四五”期间,参与国家第4代核电站、小型核能成套装备研制,保持在核电环形起重机和核防护装备方面的领先地位。未来15年,实现核电主设备突破发展,探索小型堆在山西的应用;实现辐射防护装备国产化替代,具备国产智能化辐射防护系统研发生产能力。未来30年,实质进入国家级核能装备产业集群,核能产业成为山西的特色产业。

氢能产业

抢抓能源革命机遇,加快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发展绿氢制取、储运和应用等氢能产业链技术装备,促进氢能燃料电池技术链、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发展。制氢领域重点发展焦炉煤气制氢、工业尾气制氢、电解水制氢(光电、风电、调峰电)、煤制氢和生物质制氢的多元化制氢模式。氢能储运领域,大力发展高压氢气存储材料与核心设备生产产业,着力发展液氢存储、运输技术和装备,发展液态有机化合物化学储氢技术,布局储氢合金、纳米材料等高密度固体储氢新材料的开发和产业化。氢能应用领域重点推广氢能重卡,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探索氢能公共交通,带动氢能全产业链发展。加快将我省打造成为全国氢能供给和贸易中心、产业高端制造基地和示范区,最终打造成为具有全国示范作用和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氢都。

“十四五”期间,全省氢能产业规模大幅增长,山西“中国氢都”的形象具有一定知名度。未来15年,山西省氢能产业基本形成绿色氢源和低碳制氢的技术体系、产业集群和覆盖全球的氢气储运和销售网络。未来30年,建成具有全国和全球影响力的中国氢都

电子信息装备产业

以“数字化、智能化、自主化”为重点方向,深入推进高端电子设备制造和信息系统开发两大产业链开放协同与创新融合发展,全力建设高水平电子信息装备产业集群。加快山西电子设备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重点构建电子信息装备设计—电子信息装备生产制造—电子信息装备应用管理—电子信息装备配套服务产业链,着力推进智能终端、健康电子、工控电子、智能传感等领域,推动电子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迈向全球产业链高端,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推动电子信息系统开发向自主化发展,重点开展煤矿能源开采、安全等信息系统开发,隐私保护、安全监控、国产密码以及面向云计算中心的低损耗供电方式、高效散热设施、高效电源管理和资源调度策略等关键技术研发,提升信息安全技术水平。

“十四五”期间,做大太原—忻州、长治—晋城两大电子设备产业集群以及太原信息安全产业集群等三大电子信息装备产业集群。未来15年,培育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行业领军企业、具有创新引领作用的独角兽企业。未来30年,实现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企业从整机生产商向集产品制造、设计服务和运营服务于一体的系统集成商转变。

航空航天产业

以建链、补链、强链为方向,积极融入国家航空航天产业布局,主动参与国家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干线民用飞机研发生产、国家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重点工程。航空领域重点完善零部件生产—飞行器制造—飞机运维—拆补回收产业链,以航空新材料、自动化机舱、特种传感器研发生产、飞机运维—拆解回收为突破口,重点发展碳纤维、新型铍铝合金、钛铝合金以及微晶格镍磷合金、纳米陶瓷镁合金、铝镁钪合金等材料,大气数据装备、座舱显示系统、特种传感器等航空机载装备,推动各型特色无人机产品研制,推动通航机场建设,强化通航教育发展,打造一流通用航空展会品牌,加快推动形成研发制造应用、航空保障、通航专业教育、会展等于一体的通用航空产业生态体系。航天领域加快推进“北斗产业布局”,开发卫星运行轨迹监测技术,加强在维护和升级卫星等方面的产业;着力构建航天特种传感测试技术产业集群,努力形成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工程方面的测试体系与能力。

“十四五”期间,建设4个以上通用航空产业集聚区,将我省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试验示范基地。未来15年,我省通用航空产业进入国家第一梯队,航空材料成为国际航空产业的重要支撑。未来30年,我省成为航空航天装备的重要研发生产基地。

海洋装备产业

以“高端化、系列化”为重点,围绕蓝色经济发展,重点打造海洋船舶关键零部件、海上风电能源装备、深海极地探测装置产业链。大力推动海洋船舶装备发展,实现船舶航行动力、控制系统、警戒防务系统、照明系统、空气分离系统、换热系统等新能源驱动,改善海洋深潜器等深海探测与作业装备的航行作业性能,打造深潜器生产制造基地和海洋装备制造产业的新能源电池(如燃料电池)产业园区。积极参与各类先进海洋工程装备的总体设计、核心技术攻关、装备性能研究等,重点推进海上风力发电系统总成、海上施工装备、港口机械等向大型化、系列化方向发展,逐步走向国际市场。加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快实现深海探测、极地探测领域的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加强新材料对海洋装备产业的支持力度,打造高性能材料海洋装备零部件产业园区,提升海洋装备的性能。

“十四五”期间,基本形成海洋装备系列产品,并在部分领域实现领先。未来15年,在海洋矿产资源、天然气水合物等开采装备、海上综合实验船等部分领域实现突破。未来30年,在部分优势领域形成若干世界知名品牌。

资料来源:山西省人民政府,观研天下整理

        新中求变,4大颠覆性未来产业助力换道领跑

        十四五”期间,紧跟国内外最新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发展趋势,超前谋划部署,加快技术产业化进程,打造新赛道,领跑新转型。未来15年,部分产业核心技术转化为产品,形成一定市场影响力。未来30年,融入国际、国内未来产业前沿产业链,提升我省未来产业整体高度。

4大颠覆性未来产业重点方向与发展目标

产业

重点方向

发展目标

量子产业

以强化基础研究,推动应用突破为方向,着力构建量子基础研究、量子应用研究、量子技术应用产业链。聚焦强化光场非经典性质、量子态产生及基本量子物理等基础理论研究,超前布局量子算法、量子调控、量子精密测量、量子软件及量子处理器等基础应用研究,开展全固态激光技术、激光显示、激光光谱检测和光量子器件产业化应用,加大量子保密通信领域技术应用。推动山西大学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提档升级成为国家实验室。依托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北大学联合成立“光刻机用激光器研发中心”,作为中国电科光刻机研发中心关键零部件储备和国产化替代供应商。推动华为、阿里等量子计算平台在我省落地应用,引进国内一流科研团队及龙头企业在我省开展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的研发应用,促进我省在量子产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十四五”期间,推动山西大学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提档升级,基于量子光源的引力波大型地基观测装置投入使用,打造量子领域“国机”。未来15年,打造世界级量子信息科学中心、国内领先的量子+”应用示范区以及量子信息产业国际品牌高地。未来30年,成为全球量子技术及产业发展战略高地。

区块链产业

抢抓数字经济、新基建发展机遇,以应用需求为导向,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引进和培育一批区块链创新企业和独角兽企业,推动区块链产业规模快速成长扩大,产业生态逐步规范成熟,构建形成区块链与移动通信、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创新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推动构建区块链创新支撑体系和梯次化、专业化、复合化的人才支撑体系,实施一批区块链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制定一批技术和应用规范标准,在能源、文旅、政务、智慧城市等领域形成一批示范性应用场景,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取得显著成效。

“十四五”期间,在山西重点领域打造“产业贸易+智慧服务一体化综合区块链服务平台,率先开展交易上链运行示范。未来15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多领域、多场景应用取得重大进展,区块链健康有序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未来30年,区块链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在相关领域及关键核心工程装备等方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碳基芯片产业

“十四五”期间,重点进行电子显微学和碳基电子学领域的技术攻关。在电子显微学领域,发展精确处理一般材料体系反射和透射电子衍射、弹性和非弹性电子散射的理论框架。在碳基电子学领域,重点攻关整套碳基CMOS集成电路无掺杂制备新技术,采用不同功函数的金属作为电极,实现碳管理想的欧姆接触,解决制备性能超越硅基晶体管的碳管CMOS晶体管难题,利用钇可与碳纳米结构形成完美浸润,获得高质量的超薄氧化钇栅介质层。

“十四五”期间,碳基芯片材料的关键核心技术得到突破,碳基芯片制备实现起步,培育3—5户碳基芯片材料重点企业。未来15年,碳基芯片产业技术体系逐步构建,栅长5纳米的碳管晶体管制备技术实现全面突破。未来30年,碳基芯片实现产业化,山西依托碳基芯片成为全球芯片产业重要布局。

高速飞车产业

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合作,发挥其先进武器弹射、临近空间高速飞行器总体设计等方面的优势,在我省布局研发1000km/h及以上运行速度的下一代交通系统。以成立新型研发机构开展核心技术攻关为切入口,借鉴深圳创新研究院模式,成立创新研究院,逐步推进1214km的试验线建设,争取将高速飞行列车工程试验线列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质量技术标准体系。

十四五”期间,涉及高速飞车的真空技术、磁悬浮技术得到全面突破,整车装备、运行系统基本完成中试阶段。未来15年,山西省开始布局高速飞车产业。未来30年,山西省成为我国高速飞车的重要研发高地和装备要地。

资料来源:山西省人民政府,观研天下整理

        无中生有,5大前瞻性未来产业着力赛道竞赛

        “十四五”期间,紧密跟踪世界科技前沿,把握未来产业变革趋势,催生新兴未来产业。未来15年,部分未来前瞻性数字产业在我省实现场景应用,借助5G、大数据等手段,在部分行业实现万物互联的新业态。未来30年,前瞻性未来产业实现整体突破,并实现跨界融合,催生更多未来产业,助力我省产业进入全球赛道,抢占全球未来产业制高点。

5大前瞻性未来产业重点方向与发展目标

产业

重点方向

发展目标

人工智能产业

以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为主线,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产业化与集成应用,发展高端智能产品,夯实核心基础,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完善公共支撑体系,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以市场需求为牵引,积极培育人工智能控制产品、智能理解产品、智能硬件产品,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产业化,推动智能产品在工业、医疗、交通、农业、金融等领域的集成应用。加快研发并应用高精度、低成本的智能传感器,突破面向云端训练、终端应用的神经网络芯片及配套工具,支持人工智能开发框架、算法库、工具集等的研发和开源开放平台建设,积极布局面向人工智能应用设计的智能软件,夯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软硬件基础。深入实施智能制造,鼓励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业领域各环节的探索应用,支持重点领域算法突破与应用创新,系统提升制造装备、制造过程、行业应用的智能化水平。

“十四五”期间,推动一批高校开设人工智能相关学科,培养专业人才队伍,引育一批国内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企业,人工智能率先在煤矿、医疗、交通、金融领域应用和推广,全面完成智能煤矿改造。未来15年,人工智能产业链基本成型,可以应用于大部分领域、重点场景当中。未来30年,紧跟国内外人工智能前沿技术突破,山西形成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新模式。

数字孪生与虚拟现实产业

以加强技术产品研发、丰富内容服务供给为抓手,不断推动数字孪生与虚拟现实产业技术研发、产品供给和市场应用。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合作,推动相关基础理论、共性技术和应用技术研究。坚持整机带动、系统牵引,围绕建模、显示、传感、交互等重点环节,加强动态环境建模、实时三维图形生成、多元数据处理、实时动作捕捉、实时定位跟踪、快速渲染处理等关键技术攻关,积极参与数字孪生与虚拟现实视觉图形处理器(GPU)、物理运算处理器(PPU)、高性能传感处理器、新型近眼显示器件等的研发和产业化。面向行业领域应用需求,积极参与数字孪生与虚拟现实整机设备、感知交互设备、内容采集制作设备、开发工具软件的研发及产业化,丰富产品有效供给。引导和支持“VR+”发展,推动数字孪生与虚拟现实技术产品在能源、制造、教育、文化、健康、商贸等行业领域的应用,拓展数字孪生与虚拟现实应用空间。强化数字孪生技术与虚拟现实产业结合,在工业领域加快推进在虚拟三维数字孪生空间中进行工业产品设计、工业产线设计、问题诊断,加快数字产业基础高级化。

“十四五”期间,核心关键技术创新取得显著突破,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成效显著的典型示范应用和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创建一批特色突出的虚拟现实产业创新基地。未来15年,应用能力显著提升,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未来30年,产业整体实力进入国内前列,掌握部分关键核心专利和标准,形成若干具有竞争力的骨干企业。

下一代互联网产业

按照“夯实基础、技术创新、应用引领”的发展思路,加强新一代互联网基础设施改造力度、IPv6产业链建设和重点应用服务升级。全力推动太原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设,持续推动通信网络设施IPv6改造升级,完善网络管理和支撑服务系统。扩容升级互联网省际出入口,保障省际互联网IPv6流量有效转接互通。加快IPv6产业布局,积极推进芯片模块设备终端等完整支持IPv6的产业链体系,着力推进嵌入式操作系统、重要应用软件开发,鼓励产业链上下游形成IPv6产业生态体系。积极培育IPv6产业应用服务升级,加强应用推广,探索形成一批IPv6的典型应用示范项目。

“十四五”期间,建成太原国家级互联网直联点,初步建成国内领先的IPv6应用网络。未来15年,实现下一代互联网与全省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未来30年,形成全国领先的下一代互联网技术产业体系。

生物产业

突出重点,产业化、集聚化、国际化发展的要求,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农业两大重点领域。生物医药重点发展预防和诊断重大传染病的新型疫苗、诊断试剂、创新药物和新型医疗器械,积极研发对治疗常见病和重大疾病具有显著疗效的生物技术药物、小分子药物和现代中药,加快发展生物医学材料、组织工程和人工器官、临床诊断治疗康复设备,推动将传统的中医“望、闻、问、切”疗法通过现代传感器与人工智能的方法进行数字化。重点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多抗的农业、林业新品种和野生动植物繁育种源,大力发展道地中药材、功能保健食品、健康护理用品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涉农产业,发展生物农药、生物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生物肥料、动物疫苗、诊断试剂、现代兽用中药、生物兽药、生物渔药等绿色农用生物制品,开发具有抗病和促进生长功能的微生物药品及其他生物制剂,保护和改善水域生态环境,发展健康种植、养殖。

“十四五”期间,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技术产品,一批优势生物技术和产品成功进入国家主流市场,生物技术产业规模保持中高速增长。未来15年,构建起特色原料药、高附加值原料药、创新药物、创新制剂、高端仿制药的药品制造价值链,推动生物技术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转型升级。未来30年,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与生物产业交叉融合的热点方向,在药物开发、基因育种中形成广泛应用。

智能传感及物联网产业

以形成和完善物联网产业链为目标,协调发展与物联网紧密相关的制造业、通信业与应用服务业。重点发展与物联网感知功能密切相关的制造业,推动传感器/节点/网关、RFID、二维条码等核心制造业高端化发展,推动仪器仪表、嵌入式系统等配套产业能力的提升,推动微纳器件、集成电路、微能源、新材料等产业的发展和壮大。支持与物联网通信功能紧密相关的制造、运营等产业,推动近距离无线通信芯片与终端制造产业的发展,推动基于M2M等运营服务业发展,支持高带宽、大容量、超高速有线/无线通信网络设备制造业与物联网应用的融合。鼓励运营模式创新,着力培育海量数据存储、处理与决策等基础设施服务业,推进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系统集成等软件开发与集成服务业发展,推动物联网应用创造和衍生出的独特市场快速发展。

“十四五”期间,培育和引进5—10家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全球影响力的领先企业,初步形成3—5个智能传感器和物联网特色示范园区。未来15年,形成物联网与工业、农业、商贸流通、医疗的融合发展的新局面。未来30年,智能传感及物联网产业成为我省工业领域重要支撑产业,进入国际一级梯队。

资料来源:山西省人民政府,观研天下整理

        重点工程

        “十四五”期间,着力实施平台建设、人才培育、技术突破、交流合作、产业孵化、金融支持、政府服务等七大重点工程,加快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七大主体相互贯通、共生演进的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生态。

创新平台建设工程

创新平台建设工程

1.培育国家实验室和大科学装置。进一步聚焦我省未来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方向,完善稳定支持机制,推动煤转化、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不锈钢材料及智能制造等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强核心技术研发攻关和成果转化应用,积极参与国家实验室建设,在新兴前沿交叉领域和具有我省特色优势的领域,积极推动引进若干队伍强、水平高、学科综合交叉的国家实验室在我省建设分支机构。参照国家建设首期国家实验室的做法,聚焦未来产业重点领域,加快山西省实验室和省重点实验室体系建设。全力推动基于量子光源的引力波大型地基观测装置建设,积极吸引中国科学院、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在晋建设大科学装置,争取在前沿领域取得突破,孵化更多前沿技术应用到工业领域。

  2.建设重大创新平台。围绕我省未来产业的研究和发展需求,加快谋划顶天立地的重大创新平台布局,持续推进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等国家级顶端创新平台建设,不断加快新型研发机构、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等重点创新平台培育,集中力量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打造未来产业发展创新策源地。推动大型科研设施与仪器向各未来产业主体开放共享。争取国内外知名大学在山西创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转移中心、未来产业研究院,开展重大技术研究攻关和成果产业化应用,或将承担国家重大平台的建设任务及重大项目放在山西实施,力争产生一批重大创新成果。

  3.培育技术创新联合体。围绕我省未来产业细分领域,引导相关高校、科研院所、骨干企业搭建一批未来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率先实现对未来产业重点领域的全覆盖。依托产业技术联合体开展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和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推动联合体成员单位开展联合创新活动,以龙头企业为核心,联合联合体内配套中小企业共同推进研发一批对我省未来产业竞争力整体提升具有全局性影响、带动性强的重点关键技术,加快成果产业化,实现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资料来源:山西省人民政府,观研天下整理

人才队伍培育工程

人才队伍培育工程

1.强化创新人才培养。实施未来产业专业技术人才培育计划,结合高校三个调整,围绕未来产业发展需要,设立面向未来产业重点领域的学科、专业和课程,加大基础研究人才培育力度。深化校企合作,强化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培养满足未来产业不同层次发展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建设一批未来产业产教融合试点城市、企业。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教育,实现高技能人才订单式培养与输送。实施卓越未来企业家和高水平创新人才培育行动,组织企业家及创新人才深入国内外未来产业龙头企业、研发平台、服务机构进行培训交流,提升发展素养。

  2.开展创新人才引进。坚持长期化、常态化、品牌化推进晋商晋才回乡创业创新工程,围绕未来产业重点领域的发展需求,建立完善晋商晋才未来产业信息数据库和招商项目数据库,及时发布人才需求和未来产业项目需求目录,吸引各类人才加速回流。推进未来产业聚才行动,聚焦全球视野,重点引进一批未来产业龙头企业或潜力中小企业的企业家,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院士、国际顶尖科学家、青年科学家等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

  3.创优人才使用生态。依托未来产业重点领域的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类创新平台,积极争取国家重大课题,为未来产业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提供发展空间和载体。对未来产业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健全人才跟踪培养体系,保障引进人才待遇,提高人才服务质量,研究制定一人一策”“一事一议人才引进办法,精准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领军人才和紧缺人才,打好激励组合拳。

资料来源:山西省人民政府,观研天下整理

未来技术突破工程

未来技术突破工程

1.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加强基础研究统筹布局,依托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中北大学、山西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在未来产业量子力学、区块链、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生命科学等领域深化前沿基础理论研究,重点解决未来产业发展和生产实践中的共性基础问题,鼓励提出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力争牵头组织实施一批国家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引领全国乃至全球未来产业基础前沿领域科研方向,在未来产业的战略性领域实现率先突破,为我省引领全国、全球未来产业发展奠定基础、强化储备。

  2.推动基础技术攻关。坚持战略性需求导向,面向未来产业创新发展需求,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重点推进有利于基础元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创新等四基工程夯实的重点基础技术研究。探索建立未来产业基础技术攻关清单,重点支持一批关键共性技术特别是卡脖子核心技术的研发。深入推行揭榜挂帅,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围绕卡脖子关键技术开展联合研发攻关,解决制约未来产业形成和发展的技术瓶颈,抢占科技制高点。

  3.强化关键技术研发。聚焦未来产业发展需要解决的重点技术难题,开展关键共性重大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应用示范行动,发挥全省各级各类创新平台的技术研发载体作用,着力推动未来产业重大技术突破与革新,加快实现具有标志意义的自主创新突破,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占领未来制高点。鼓励未来产业重点企业联合C9高校、省内高校建立校企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实现科研攻关能力与产业化能力优势互补,加快未来产业先进技术成果在我省的市场化步伐。

资料来源:山西省人民政府,观研天下整理

国际国内合作工程

国际国内合作工程

1.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合作。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交流,扩大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领域、途径和方式,积极融入国际大通道和经济大走廊,提升国际通达能力,扩大经贸合作规模。加强对一带一路重点国别、重点领域发展趋势跟踪及分析,及时发布国家走出去有关政策,以及重点国别投资环境、产业发展和政策、市场需求、项目合作等信息,引导我省未来产业企业以建设境外合作园区、生产加工基地、营销网络、对外承包工程等方式开拓国际市场。

  2.强化国际交流合作。深化与国外一流科研机构、著名大学、企业的合作交流,推动科技园区、国际技术转移中心、联合实验室和产业化基地等平台建设,策划和实施一批项目人才基地相结合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构建政府引导、民间参与、机构互动、产学研结合的国际合作架构。依托在晋国际科技学术组织和代表性科学家,提升我省国际合作水平和影响力。搭建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平台,围绕未来产业重点领域,吸引和支持国际高端学术会议、专业论坛在晋举办或永久性落地,鼓励企业参加国际展会和技术交流活动。

  3.推动区域协同创新。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探索在北上广深等科技先进地区组建未来产业研发机构,靠前就近学习未来产业重点领域先进技术,集聚利用异地创新要素,破解本土企业高端人才缺乏、研发能力不足的难题。持续深化与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等地区的合作,建立省际间创新成果转移统筹协调机制、重大承接项目促进服务机制等,搭建研究成果转化基地和产业转移促进平台。加强与中部省份、沿黄省份及周边省份在未来产业上的互补合作,推动共融发展,实现为我所用。

资料来源:山西省人民政府,观研天下整理

未来产业孵化工程

未来产业孵化工程

1.打造未来产业孵化平台。围绕未来产业重点领域的创新创业需求,建设以未来产业为特色的智创城、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星创天地等各级各类众创空间,全方位、多角度地为相关企业提供从种子期、创业期发展到快速成长阶段的技术平台、投融资、市场拓展、人力资源等综合化服务,形成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全产业链培育模式,为我省未来产业发展提供重要载体。

  2.建设未来产业服务载体。建设一批促进创新的未来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开展技术研发、检验检测、技术评价、技术交易、质量认证、人才培训等专业化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搭建未来产业技术交易服务平台,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建立网上技术大市场,为未来产业创新成果产业化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配置,提供技术向产业的转化全流程便捷化服务,构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专业化与市场化相互动的共享平台,加快未来产业创新成果产业化进程。

  3.创建未来产业展示场景。依托山西综改示范区、开发区、高新区等未来产业集聚区域,整合重点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优势资源,云计算与区块链产业、量子产业、虚拟现实产业、生命科学产业等重点领域,选取一批前沿性、可演示、互动性较强的科技创新成果,建设我省未来产业黑科技展演展示中心,展示宣传最新科技创新成果。举行高端论坛,提升我省未来产业的影响力,吸引全球科技创新资源。

资料来源:山西省人民政府,观研天下整理

金融资本扶持工程

金融资本扶持工程

1.强化产业基金支持。充分利用我省现有各类产业发展基金,进一步研究股权投资与未来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政府产业引导基金运作模式等基金投入方式,激活我省现有产业发展基金活力,支持未来产业发展。积极探索建立未来产业投资基金,促进政府基金与市场基金协调互动,有效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撬动作用,重点支持未来产业企业培育、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基地平台建设、创新应用示范等方向建设,引导产业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支持未来产业发展。

  2.推动企业上市融资。围绕未来产业重点领域,持续推动创新型企业在企业创新板挂牌,引导挂牌企业建立创新体系,加大研发投入。将企业创新板打造成科创板的孵化器及储备库,在挂牌企业中筛选一批创新型强、发展潜力大的未来产业企业开展重点服务,强化科技含量高的高精尖、专特新的未来产业企业孵化培养。加强未来产业企业对接市场培训,对照主板、创业板、三板、科创板上市标准进行针对性培训培育,力争更多的企业能够上市融资。

  3.搭建银企合作平台。探索建立产融创新金融服务联合体,推动我省银行、券商、投资基金、投资机构和其他金融服务机构针对我省未来产业发展,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体系,重点发展适应未来产业发展的新型的融资、担保、保险和服务。推动银企战略合作,通过组织银企对接会、向银行推荐项目的形式,积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推动实现未来产业企业与金融资源的有效对接,拓宽未来产业企业融资渠道,破解未来产业企业融资难题。

资料来源:山西省人民政府,观研天下整理

政府服务提升工程

政府服务提升工程

1.强化未来产业顶层设计。充分吸纳企业参与未来产业政策措施的制定,加快开发数字化智能化工具,进一步梳理产业发展现状,明确产业链、创新链关键节点、龙头骨干企业、重点研发机构,研究制定未来产业招商引智清单、重点项目清单、产业布局清单,加速各项工作落实。科学规划未来产业集聚基地发展规划,引导各市结合全省未来产业发展总体布局,认真研究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实现功能板块错位发展、差异化竞争,引导未来产业集聚区加速形成。

  2.推动未来产业政策实施。贯彻落实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等税收优惠政策,强化使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保险补偿政策。围绕新一轮全球产业转移趋势,对已有的相关产业扶持政策进行整合、统筹,加强财政资金对未来产业重点领域的支持,研究制定支持未来产业的政府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采购政策,健全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逐步形成在全国乃至全球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政策支持体系。

  3.打造未来产业发展生态。推进未来产业集聚发展,围绕未来产业重点领域,结合产业链布局创新链、配置要素链、完善政策链,实施精准培育、精准攻关、精准招商、精准引智、精准支持,加快布局龙头企业上下游配套企业,打造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着眼产业创新生态构建,以重大创新项目建设牵引要素集聚、产业配套,推动形成龙头企业+配套企业+高校、研发机构+基地园区承载+金融支持+市场推广+政策扶持的创新生态。深化与国内外高端智库建立长期合作机制,构建最强大脑,为全面推进未来产业构建提供对策建议,提升服务未来产业建设的能力。

资料来源:山西省人民政府,观研天下整理(TC)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黄金行业:澳大利亚和俄罗斯金矿储量较多 金饰和私人投资占据开采存量主导

黄金行业:澳大利亚和俄罗斯金矿储量较多 金饰和私人投资占据开采存量主导

从全球各地区金矿储量来看,截至2023年,澳大利亚金矿储量最高,占比为20%;其次是俄罗斯,占比为19%;第三是南非,占比为9%。

2024年04月19日
我国钠离子电池行业:产需增长 相关产能建设项目持续落地

我国钠离子电池行业:产需增长 相关产能建设项目持续落地

从成本来看,钠离子电池材料中正极材料和电解液成本占比最高,均为26%;其次是隔膜,成本占比为18%;而负极材料和集流体成本占比分别为16%、4%。

2024年04月17日
我国锌锰电池行业:碳性锌锰电池出口量逐渐下降 碱性锌锰电池出口量整体增长

我国锌锰电池行业:碳性锌锰电池出口量逐渐下降 碱性锌锰电池出口量整体增长

另外,我国也是锌锰电池出口大国,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数据显示,到2023年我国碳性锌锰电池出口量为132.9亿只,同比下降0.6%,出口金额为5.89亿美元,同比下降6.5%;碱性锌锰电池出口量为137.58亿只,同比下降0.7%,出口金额为11.95亿美元,同比下降4.4%。

2024年04月15日
上游供给增长带我国石油焦行业产量增加 下游预焙阳极和燃料为主要需求领域

上游供给增长带我国石油焦行业产量增加 下游预焙阳极和燃料为主要需求领域

从各省市产量来看,在2023年我国石油焦产量最高的省市为山东省,产量为1160万吨,占比为34.66%;其次是广东省,产量为408.2万吨,占比为12.20%;第三是辽宁省,产量为286.6万吨,占比为8.57%。

2024年04月10日
2024年我国最新生物柴油推广应用试点落实 引起市场高度关注

2024年我国最新生物柴油推广应用试点落实 引起市场高度关注

随着生物柴油行业的发展,我国加大了对生物柴油重视,而为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拓展国内生物柴油的应用场景,早在2023年11月国家能源局就发布关于组织开展生物柴油推广应用试点示范的通知;而在今年4月份国家能源局正式发布《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公示生物柴油推广应用试点的通知》,引起了市场高度关注。

2024年04月09日
2023年我国锂离子电池行业总产值超过1.4万亿元 出口金额同比增长27.8%

2023年我国锂离子电池行业总产值超过1.4万亿元 出口金额同比增长27.8%

我国是锂离子电池主要制造国家之一,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2023年全国锂离子电池行业运行情况来看,在2023年我国锂离子电池行业总产值超过1.4万亿元。而从产量来看,从2018年到2023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产量从1398713.9万只增长到了2452774.9万只,除2022年产量有轻微下降之外,其他年份均增长。

2024年04月0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