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铜川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打造铜川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港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0年中国技术创新产业分析报告-市场竞争格局与发展战略规划》显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促进科技、金融、产业、人才有机结合,加快推动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全面创新,建设创新型铜川。到2025年,全市研发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

       打造高层次创新平台

       统筹利用好各方面创新资源,以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关中协同创新先行区为引领,加快打造高层次创新平台,以技术引领产业发展、以产业推动技术创新,实现科技、产业、城市融合发展。

       高水平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方向,突出高新区核心区、商业航天科技产业园示范引领,联动辐射新材料产业园、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特色布局发展一批专业园区,建设全国一流创新型特色园区。健全高新技术成果产出、转化和产业化机制,加快谢赫特曼诺贝尔奖新材料(铜川)研究院、陕西省空天动力研究院产业基地、铜川高端装备产业研究院、铜川大数据卫星应用产业研究院等产业创新平台建设,落地一批国家及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做强轻量化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两大特色主导产业,壮大光电信息、生物医药、航天科技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一批现代服务业新业态,构建全链条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多层次人才资源引育体系、国际化产品质量品牌体系、融合化产业链供应链体系,营造创新创业生态,促进产城融合发展,打造铜川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引领区。

       打造关中协同创新先行区。积极融入关中协同创新,探索“创新飞地”“人才飞地”“飞地园区”“离岸孵化”和研发总部等新模式,围绕航空、航天、兵器、军工电子等领域,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各类孵化器合作,创新央地合作,建设新型创新平台和产业基地;加强与西安、咸阳、宝鸡等地政府、协会、企业合作,组建航天科技、汽车零部件等跨区域产业联盟,共同开展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产业配套;积极承接西安高新区、杨凌示范区等高新区“走出去”战略,探索园区托管、“总部+基地研发+生产、税收分成等新模式,承接生产基地、中试基地,做实“陕西制造、铜川配套”“西安研发、铜川转化”“关中建设、铜川增材”,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

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工程

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工程

生物医药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现代中药和生物制药研发平台,开展中药饮片、中成药、干细胞药物、抗体药物、新型疫苗研发和技术攻关。

 

空间科技研究院。开展小卫星整星研制,测控及数据接收系统、高速数据传输系统、预处理系统和大数据应用系统等开发,卫星遥测参数数据接收处理,轨道计算及预报、姿态控制、遥控操作等试验。

 

铝基新材料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合金材料、精深加工研发平台,围绕精铝提纯技术、高端铝镁合金、铝锂合金等合金材料和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绿色建筑等高性能铝合金精深加工,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

 

光电信息产业研究院。建设光电材料、光电芯片和光电器件研发平台,重点开展光电制造材料、光电封测材料,光电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半导体激光器件等领域关键技术攻关。

 

新能源汽车及氢能产业研究院。重点围绕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开展创新研发,开展氢燃料电池催化剂、氢能储运、加氢站、车载储氢等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支撑技术攻关。

 

数字经济研究院。建设数据分析、数据交易和数据融合应用平台,开展大数据分析、工业软件研发、数据资产交易、智慧应用场景搭建等。

资料来源:铜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观研天下整理

       打造铜川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港

       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围绕铜川产业发展需求,强化技术创新市场导向,开展更大规模更高频次的技术供需对接,打造铜川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港。

        围绕重点产业协同突破关键技术。紧跟国家部署加强基础领域研究,以产业技术创新关键问题为导向,以形成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先进陶瓷、航天科技、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积极争取一批中省科技重大专项,实施一批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开展联合攻关,重点突破一批关键性技术,增强主导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与发展活力。建立健全市级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储备库,分阶段、分层次对入库项目支持推进,力争实现重大创新突破。

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

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

航天科技重大专项。建设铜川航天科技产业园谢赫特曼诺奖新材料基地、航天动力及零部件产业基地。实施低轨互联网星座星地组网规划与调度技术产业化、高效快速远程纳米充电器件和系统技术产业化、火箭发动机冷试车快速建压技术产业化、航空离散光纤液位传感器研发及产业化、高品质7系航空铝合金铸锭材料研发产业化、基于航空航天的高精度数字旋转变压器技术产业化、国产航天级超大面阵CMOS芯片应用推广验证技术产业化、商业航天星座/星群测控技术和业务模式创新研究与产业化等项目。

 

电子信息及新材料制造重大专项。实施高强韧镁合金及3D打印新材料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高精密柔性电路(FPC)研发及产业化、连续纤维智能化热塑复合材料产业化、纳米陶瓷新材料及节水技术研产、铝锂合金研发及产业化、汽车用高耐磨损无石棉制动磨擦片开发及产业化、稀土镁合金材料研发及产业化、天健九方毫米波系芯片及应用系统研发及产业化等项目。

 

中医药产业重大专项。实施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濒危药材保护与繁育和优势特色中草药规范化种植开发及产业化、优质特色中药材产地鲜精加工贮藏养护技术研发及产业化、中药材溯源系统研究及产业化、优势特色中药创新研究、中药提取车间萃取分离技术智能化开发与产业化等项目。

 

农业科技创新重大专项。实施优质高产旱地小麦铜麦系列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示范、设施农业科技创新关键技术研究、核桃有机栽培技术产业化等项目,发展全产业链的农业高新技术重大专项。

资料来源:铜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观研天下整理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政产学研用融合创新,引进和培育一批专业化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构、科技咨询服务机构,设立市场化的技术转移中心,建立全链条科技成果分类评估体系,搭建创新创业成果交易服务平台,高效推进科研成果转化;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优势企业合作建设各类孵化器,建立高校、科研院所在铜科技成果发布机制,建成铜川科技成果库,设立铜川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采用“揭榜挂帅”等方式,推动核心技术和产品的产业化应用。建设多层次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强化铜川产业技术研究院引领作用,加快形成“总院+专业研究院+产业基地+企业发展格局,协同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高水平建设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铜川分中心,大力发展技术转移、知识产权、法律咨询、资产评估、技术评价等科技服务,建成铜川科技大市场,到2025年,全市各级各类科技平台数量超过100家。

       强化功能性科技平台建设。积极争取科技创新领域以及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的科研成果在铜开展中试研究与开发,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四院、航天五院、航天六院、中科院西安光机所等合作建设铝基新材料、航天科技、光电信息等领域科技成果中试熟化示范基地。到2025年,建成省级科技成果中试基地5个;鼓励国家级检验检测平台设立铜川分中心,培育市场化检验检测机构,加快建设轻量化汽车零部件检验检测中心、铝基新材料检验检测中心。到2025年,全市技术交易额达到10亿元,转化科技成果1000项。

 铜川转化平台建设工程

铜川转化平台建设工程

科技服务云平台。建成铜川科创大厦,建设铜川科技服务云平台,提供供需对接、中介服务、知识产权交易、挂牌交易、在线竞价等线上服务。

 

科技成果中试基地。建成光电信息中试熟化示范基地、铝基新材料中试熟化示范基地、航天科技中试熟化示范基地、铜川产业技术研究院中试产业化基地,建设专业领域智能制造共享设备仪器、小试中试产线等,开展样品生产、技术鉴定、小批量试制、产品鉴定、中试生产。

 

异地孵化器建设工程。在西安、上海等已建孵化器基础上,建设5-10个异地孵化器,加强技术转化、项目对接和产业合作。

资料来源:铜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观研天下整理(TC

       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广“四主体一联合”创新模式,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到2025年,全市企业研发经费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比重达到55%

       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认真落实国家有关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重大装备首台(套)、重点新材料首批次、重要工业软件首版次保险补偿、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完善财政奖补政策,降低奖补门槛,激励企业提高研发投入强度,支持大中型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广泛开展研发活动。健全重点产业共性技术研发、骨干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中小企业研发创新服务、小微企业孵化培育四级全链条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支持龙头企业牵头设立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着力破解产业创新发展技术瓶颈和薄弱环节。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的企业占比达到20%

       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程,培育科技型创业团队,支持科技人员携带科技成果在铜川创新创业,通过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途径,构建“初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型高成长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上市企业”的全生命周期梯度培育机制和全程孵化体系。深入实施高新企业速育计划,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推进具备条件的优质科技型企业上市。2025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500家,实现10家科技型企业在主板、科创板、创业板、新三板等上市。

       完善科技创新生态

       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机制创新和政策创新,着力破解人才流动、资金筹措、成果转化、产业应用等方面存在的制约短板,构建科技、教育、产业、金融紧密融合的创新生态。

       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健全基础研究、原始创新、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科研项目管理体制机制。大力推动职务科技成果“三权”改革,扎实推进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建立适应创新驱动发展要求、符合科技创新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突出质量贡献绩效导向的分类评价机制。赋予创新创业主体更大更广更多的自主权,鼓励支持科研人员兼职创新、在职或离岗创办企业,推动更多创新人才带专利、项目、团队创业。引导激励科技公共服务和专业化服务供给,最大限度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

       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瞄准重点产业行业发展需求,实施创新人才创富工程,推动人才发展与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精准对接。实施“凤栖梧铜”柔性化引进人才计划和返乡人员“归雁计划”,加快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建立市级人才库,实施科技创新团队、科技新星兴铜行动。实施“铜川工匠”特色化培养人才计划,增设光电、陶瓷等高职专科班,完善职业院校与科研机构、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机制,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青年技能人才队伍。实施“便捷高效”系统化人才保障计划,完善住房条件、子女就学、配偶就业、医疗服务等高层次人才到事业单位“落户”办法,建设全市人才资源综合服务基地和人才小区,打造人才创新创业全链条、全方位、全周期服务体系。

       推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促进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完善科技金融组织体系,深化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拓宽适合科技创新发展的融资渠道,创新科技金融市场体系。健全适应研发、创业、转化和产业化不同阶段的多元化、多层次科技创业投融资体系。积极发展天使投资、创业投资、股权投资等。对接国家新兴产业创投基金、国家和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制定科技创新券发行制度,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贷、股权质押贷、应收账款质押等新型融资模式,完善投贷联动。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鼓励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鼓励保险机构发展创客保险、政策性财产保险、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知识产权保险等创新险种。

       加强知识产权运营和保护。完善知识产权创新体制机制,推动产、学、研、用融合贯通和螺旋式上升,实现在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优势领域跨越发展。实施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行动计划,在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等方面增强自主知识产权研发能力。建设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提供知识产权申请授权、运营交易、运用转化、维权保护、价值评估、质押融资、法律援助、宣传培训等全周期、全链条、全领域服务,健全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交易撮合—风险分担—收储运营”新型运营服务体系,建成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国成为全球矿山钨产量最大国  国内钨精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逐步增长

中国成为全球矿山钨产量最大国 国内钨精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逐步增长

我国是钨资源丰富,是全球最高的储量以及产量地区。数据显示,在2023年全球钨资源储量约555万吨,其中我国钨资源储量为290万吨,占比超过了一半;而产量方面,2023年全球矿山钨产量约9.8万吨,我国矿山钨产量为7.9万吨,我国占比最大,为82%。

2024年04月01日
下游动力电池、汽车等领域高端精密化发展 带动我国激光焊接设备行业需求增长

下游动力电池、汽车等领域高端精密化发展 带动我国激光焊接设备行业需求增长

数据显示,在2022年我国激光焊接成套设备市场销售收入83.1亿元,其中动力电池、汽车和消费电子激光焊接设备占比分别为50%、16%、9%,合计达到了75%,而随着未来这些行业的发展,我国激光焊接设备需求也将保持增长趋势。

2024年04月01日
下游制造加工精细度要求不断提高 倒逼我国高端机床行业国产化步伐加快

下游制造加工精细度要求不断提高 倒逼我国高端机床行业国产化步伐加快

随着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对加工精细度要求不断提高,我国部分企业也开始布局高端数控机床,高端机床国产化加快。比如说在2024年3月14日,创世纪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的核心产品是中高端数控机床,且产品可应用于5G领域的零部件加工。

2024年03月28日
国家政策推动下我国机床再制造迎来新机遇 行业发展困境亟待解决

国家政策推动下我国机床再制造迎来新机遇 行业发展困境亟待解决

从产业链上游来看,目前我国机床市场累计销量增速放缓,且趋于稳定,但其整体保有量仍旧巨大。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机床保有量超800万台。若保守估计,按3%的年机床报废淘汰率计算,每年将有20多万台机床报废、闲置、技术性或功能性淘汰。

2024年03月28日
我国无人机数量快速增长 政策设立无人机通用航空企业数量发展目标

我国无人机数量快速增长 政策设立无人机通用航空企业数量发展目标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无人机应用也越来越多,需求量也不断增长。数据显示,从2018年到2022年我国无人机注册量从29万架增长到了96万家;无人机有效驾驶员从7万本增长到了15万本。

2024年03月21日
我国机床行业:金属加工机床消费金额最大 且出口额大于进口额

我国机床行业:金属加工机床消费金额最大 且出口额大于进口额

根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数据显示,在2023年我国金属加工机床出口额为77.7亿美元,进口金额为60.9亿美元,出口金额比进口金额多了16.8亿美元,出口优于进口。

2024年03月14日
下游市场发展以及AI、自动驾驶等新技术带动 我国机器视觉行业规模不断增长

下游市场发展以及AI、自动驾驶等新技术带动 我国机器视觉行业规模不断增长

随着技术的发展,我国机器视觉在电子、新型显示和汽车等行业应用不断提升,加上AI、自动驾驶等新技术带动,我国机器视觉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到2023年市场已经达到了228亿元,同比增长33.8%,而在未来随着下游应用领域技术的发展,其市场也将不断扩大,预测到2025年我国机器视觉市场规模将达到350亿元。

2024年03月12日
我国新风系统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渗透率有待提升

我国新风系统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渗透率有待提升

当前我国新风系统市场渗透率不足5%,市场远远还没有饱和,其发展空间巨大。近些年来我国及各省市新风系统相关政策和标准频发,进一步规范行业发展,同时也为行业发展提供相关指导。

2024年03月0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