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8年中国家居装饰及家具行业影响发展有利和不利因素分析 (图)

       一、有利因素
       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经济及国民收入增长是包括家居装饰及家具产品支出在内的消费的主要推动因素。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 年至 2016 年,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年复合增长率为 9.04%,促进了对商品及服务(包括与家庭相关的商品及服务)的需求。随着收入水平持续增长,对更大生活空间及更高生活水平的需求将继续促进对家居装饰及家具产品的需求。

       2、城镇化进程加快

       城镇化进程加快导致人口大量迁移,对家居装饰及家具产品的需求将随着移民者到新地方定居而增加。过去六年,我国城镇化进程发展快速,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 年我国的城镇化率达到 57.35%。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2021 年我国城镇人口的年复合增长率将保持为 2.63%,2021 年我国城镇人口将达到 9.03 亿。预计 2021 年,我国城镇化率将相应增至 64.38%。飞速的城镇化进程及随之而来的人口迁移预计仍为家居装饰及家具产品的主要推动因素。

       3、现有及新业主翻新及添置家具产生的需求

       家居装饰及家具需求主要源自现有业主翻新及新购房者对家具的需求。由于住宅房地产的价格不断上涨,许多正寻求改善居住环境的国内家庭已专注于翻新现有的住房,而不是纯粹地购买新房。中国住房翻新周期通常为 6 至 8 年,这一细分市场使得国内家庭对家居装饰及家具产品的循环需求增加,而且国内新的住宅通常为毛坯房,也有添置家具的较大需求。
       4、对生活方式、产品质量与创新及环境保障要求的提升推动需求升级

       国内家居装饰及家具市场有望得益于中产阶级消费者群体的不断壮大。中产阶级消费者受过良好教育、具有环保意识及很强的购买力。预计不断壮大的中产阶级消费者群体日后将成为消费者开支的主力军。该等消费者注重提高生活品质、自我认同及社会地位,且注重产品质量、环境保障、创新及整体消费者体验。若行业参与者能够通过提供创新、优质及绿色的产品,来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品味需求,则该等行业参与者将继续受益于消费者需求的显著增长。随着消费者的经验日益丰富以及可支配收入日益增长,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购买更优质而非低价的产品,我们预计此趋势会持续,这将提升整个行业的销售额。此外,对更多便利消费(如交付安排、在线零售、售后服务相结合的一站式购物体验)的需求的不断增长,也将可能使得那些受到广泛认可的连锁运营商从中获益。

图表:目前,我国已颁布的涉及家居装饰及家具行业的产业政策
  
       5、对实景体验式的家居装饰及家具零售展位的需求日益增长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2024年中国家具行业市场竞争现状分析与投资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随着消费者对产品多样化需求的持续提升,标准传统化的家居零售展位因展览空间和方式的限制,已逐渐无法满足消费者的体验式消费需求,而实景体验式的家居零售展位有效弥补了上述不足,将有效吸引具备品质追求和购买能力的消费者,因此展览空间的升级需求将持续扩大,这会使大型综合及提供全面产品组合的家居装饰及家具零售商从中受益。

       二、不利因素
       1、房地产产业政策导致行业短期波动

       2010-2013 年,为防止房地产市场过热、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增加普通商品房供给及保障人民群众住有所居,我国政府多次出台房地产产业政策,房价和商品房销售量均有所松动,并使得市场观望气氛浓厚。2015 年以来房地产政策转为宽松,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 年,我国商品房销售面积 15.73 亿平方米,较 2015 年增长 22.46%,增速比 2015 年提高 15.95 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 22.36%。鉴于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与家居装饰及家具行业关系较紧密,房地产调控将导致家居装饰及家具行业的发展在短期内呈现波动态势,随调控效果的强弱而变动。但长期而言,房地产调控有助于使房价回归相对理性水平,从而释放普通消费者的刚性购房需求并使得消费者拥有更多装修预算。

       2、人工成本、租金水平和物业成本的上涨

       随着物价上涨、劳动力供给趋紧和新一代农民工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家居装饰及家具零售企业的人力成本显着上涨。此外,由于优质商业物业的稀缺性以及我国房地产开发建设成本的上升,近年来商业物业的租金上涨幅度较大,以租赁物业进行扩张的家居装饰及家具零售企业面临较大的租金上涨压力,以自有物业进行扩张的企业则需付出更高的成本获取物业。租金上涨和物业成本增加的压力 终将传导至入驻商户,加大了商户的经营风险,这将不利于家居装饰及家具零售企业的快速扩张,从而影响行业的健康发展。

       3、竞争加剧导致行业利润下滑

       家居装饰及家具行业易受制于上游产业供应链的供应和自身发展的不足,且在产品质量、产品价格和服务水平等方面竞争激烈,加上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新家居商场投资商不断进入,新增商场数量不断增加,行业利润被摊薄,行业利润率也面临下滑。

       4、老龄人口增加导致对住房及家具的刚性需求减少

       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快,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统计,于 2021 年,60 岁及以上的老人将占我国总人口的 18.43%以上。青年人口占比的减少将可能导致住房购买和家居产品消费的刚性需求的下降,这将限制国内家居装饰及家具市场的发展。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水泥行业:受需求减少产量逐年下降  中国建材、海螺水泥产能占比较大

我国水泥行业:受需求减少产量逐年下降 中国建材、海螺水泥产能占比较大

从各省市产量来看,产量排名前五的省市分别为浙江省、山东省、安徽省、江苏省和广东省,产量分别为12710.82万吨、12894.35万吨、13251.66万吨、14280.29万吨和14322.34万吨。

2024年04月20日
我国建筑材料行业:下游需求量减少 多家企业向海外市场进军

我国建筑材料行业:下游需求量减少 多家企业向海外市场进军

建筑材料需求量主要受到下游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自2021年之后我国商品房销售面积逐年下降,到2023年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11735,同比下降了8.5%,而因为商品房销售面积的下降,对建筑材料需求量也随之减少。

2024年03月12日
我国新型建材行业:2024年1-2月河北顺通和福建优星欧派相关项目相继开工

我国新型建材行业:2024年1-2月河北顺通和福建优星欧派相关项目相继开工

新型建材即新型建筑材料,是区别于传统的砖瓦、灰砂石等建材的建筑材料新品种,具有轻质、高强度、保温、节能、节土、装饰等优良特性,主要包括新型墙体材料、新型防水密封材料、新型保温隔热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四大类。随着人们节能环保意识的提高和行业相关政策的持续推动,我国新型建材行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2024年02月28日
水泥低碳建设/改造相关项目:广德南方水泥生产线自动化改造升级项目已签约

水泥低碳建设/改造相关项目:广德南方水泥生产线自动化改造升级项目已签约

还有2023年2月,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实施《2023年省列重大建设项目名单》,其中就包括了祁连山水泥4000t/d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产能置换项目,计划祁连山水泥4000t/d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6月开工。

2023年10月24日
2023年我国家居建材企业动态:各大企业纷纷募集资金走向数智化发展之路

2023年我国家居建材企业动态:各大企业纷纷募集资金走向数智化发展之路

截止2023年8月31日,我国居然之家企业的门店装修改造项目、大数据平台建设项目、中商超市智慧零售建设项目已募集了46677.01亿元、5168.04亿元、5874.48亿元;同月份箭牌家居的箭牌家居、数智化升级技术改造项目、年产1000万套水龙头、300万套花洒项目以募集了1348.98亿元、291.62亿元、

2023年09月27日
我国建筑垃圾处理行业:特许经营、PPP以及政府购买服务为行业投融资主流模式

我国建筑垃圾处理行业:特许经营、PPP以及政府购买服务为行业投融资主流模式

建筑垃圾对我们的生活环境具有广泛地侵蚀作用,对于建筑垃圾如果实行长期不管的态度,那么对于城市环境卫生,居住生活条件,土地质量评估等都有恶劣影响。

2023年09月20日
【投融资】2022年我国智慧家居行业投融资情况 9月投资金额最高

【投融资】2022年我国智慧家居行业投融资情况 9月投资金额最高

2016-2022年我国智慧家居投融资事件数总体呈现波动下滑趋势,从2016年的41起减少到2022年的9起。2022年我国智慧家居行业投资金额为28.74亿元。

2023年03月06日
【投融资】2022年我国装修攻略服务行业投融资情况汇总 A轮投资事件最为活跃

【投融资】2022年我国装修攻略服务行业投融资情况汇总 A轮投资事件最为活跃

装修攻略是基于区域性装修需求的装修服务平台,旨在为业主提供最便捷的装修体验。

2022年12月2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