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20年我国铝塑膜行业工艺要求苛刻 需求量及市场规模不断增长

         铝塑膜是复合卷膜的一种,它的最主要的成分就是含铝。铝塑膜需要极高的阻隔性、良好的冷冲压成型性、耐穿刺性、耐电解液腐蚀性和绝缘性等,使其对原材料和生产工艺都有着苛刻的要求。铝塑膜下游主要应用在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军事、医疗、电动工具等相关产品中。

铝塑膜应用领域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受下游需求的推动,2018年中国铝塑膜行业市场需求量达到125百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8%;市场规模达到32.94亿元,同比增长2.2%。预计到2020年中国铝塑膜行业市场需求量将在155百万平方米左右,市场规模将在37.57亿元左右。

2016年-2020年中国铝塑膜行业市场需求量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6年-2020年中国铝塑膜行业市场规模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TC)

         以上数据资料参考《2019年中国铝塑膜行业分析报告-市场规模现状与发展前景预测》。

         各类行业分析报告查找请登录chinabaogao.com 或gyii.cn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PVC行业:产量、出口量不断增长 进口量连续四年下降 净出口量扩大

我国PVC行业:产量、出口量不断增长 进口量连续四年下降 净出口量扩大

从产量来看,2019年到2024年我国PVC产量为先增后降再增趋势,到2024年我国PVC产量约为2328.46万吨,同比增长3.4%。

2025年09月18日
我国聚碳酸酯行业:产需双增 进口量连年下降 出口量提速增长

我国聚碳酸酯行业:产需双增 进口量连年下降 出口量提速增长

从表观消费量来看,2019年到2024年我国聚碳酸酯表观消费量为先降后增趋势,到2024年我国聚碳酸酯表观消费量为323万吨,同比增长14.5%。

2025年09月18日
我国废轮胎回收量及回收金额提速增长 行业规范企业数量已达79家

我国废轮胎回收量及回收金额提速增长 行业规范企业数量已达79家

从回收量来看,2020年到2024年我国废轮胎回收持续增长,到2024年我国废轮胎回收量为900万吨,同比增长20%。

2025年09月16日
我国TDI行业:产能利用率升至90%以上 产量、表观消费量及出口量均持续回增

我国TDI行业:产能利用率升至90%以上 产量、表观消费量及出口量均持续回增

从产能来看,2020年到2024年我国TDI产能为先降后增趋势,到2024年我国TDI产能约为148万吨,同比增长5.0%。

2025年09月16日
我国新闻纸行业:产量及消费量持续下降 但进口量仍远高于出口量

我国新闻纸行业:产量及消费量持续下降 但进口量仍远高于出口量

近些年数字化和电子媒体行业的快速发展,让新闻纸的需求不断下降。从产量来看,2020年到2024年我国新闻纸产量持续下降,到2024年我国新闻纸产量为70万吨,同比下降12.5%。

2025年09月15日
我国双酚A行业:产量及表观消费量不断增长 进口量持续下降

我国双酚A行业:产量及表观消费量不断增长 进口量持续下降

从进出口情况来看,2020年到2024年我国双酚A进口量持续下降,到·2024年我国双酚A进口量约为5.1万吨,同比下降70.2%。

2025年09月15日
气力输送系统行业:欧美两大市场合计占比超65% 国内市场起步晚 政策赋能加速追赶

气力输送系统行业:欧美两大市场合计占比超65% 国内市场起步晚 政策赋能加速追赶

全球市场来看,气力输送技术于十九世纪末发端于英国。历经百余年的技术演进与实践积累,其设备与工艺已日趋成熟。在海外工业发达国家,该技术已成为自动化及智能制造领域的核心组成部分,并随着全球制造业的升级转型,被广泛应用于石化、钢铁、精细化工、橡胶、食品医药等诸多行业。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气力输送系统行业市场规模达357

2025年09月15日
我国苯酚行业产量及表观消费量持续增长 2025年1-7月进口量增长超35%

我国苯酚行业产量及表观消费量持续增长 2025年1-7月进口量增长超35%

从产量来看,2020年之后我国苯酚产量持续增长,到2024年我国苯酚产量达到了544.59万吨,同比增长29.05%。

2025年09月1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