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7年我国银行市场运营现状与竞争态势及影响未来发展因素分析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7-2022年中国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运营现状及十三五竞争战略分析报告

         (一)行业的技术水平及行业特征

          1、行业技术水平

         (1)国外主要技术水平

          国外银行业由于操作风险可以通过购买保险进行防范以及电子支付比例较高等多种因素,对实物流转内控风险管理的相关产品、服务需求较低,专业从事银行实物流转内控风险管理产品、服务开发的企业相对较少。但是,国外从事安全防范产品生产的厂家开发了针对银行ATM 终端安全防范需求的专用产品,其综合应用了射频识别、动态密码以及授权机制等先进技术。

        (2)国内主要技术水平

          国内商业银行根据监管机构要求以及自身管理需要,正在积极推进实物流转内控风险管理的信息化、集约化。中国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银监发[2007]42 号),要求商业银行应当选择适当的方法对操作风险进行管理,其中“业务复杂及规模较大的商业银行,应采用更加先进的风险管理方法,如使用量化方法对各部门的操作风险进行评估,收集操作风险损失数据,并根据各业务线操作风险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国内银行实物流转内控风险管理正经历着由传统手工操作、记录以及监督防范操作风险向能够做到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以及事后追溯和纠正的信息化管理转变。RFID、嵌入式软件、通信以及加密等技术逐步集成运用到银行实物流转内控风险管理领域,银行营业网点现金流转、自助设备加配钞以及上门服务等具体业务通过智能数据终端、系统管理软件以及动态密码锁等实现了指定授权、射频识别、动态密码以及实时通信等功能,以替代手工操作、记录,从而保证实物流转全过程的可识别性、安全性、可控性、及时性。

          目前,国内银行实物流转内控风险管理整体解决方案相关软件一般为自主开发,硬件生产则多采用模块化方式通过采购、委托加工各功能模块后系统集成。其中,在系统体系结构方面,由过去的主机集中式向分布式应用发展,由C/S 架构、B/S 架构向SOA体系架构发展;在软件开发方面,过去面向过程和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正向目前的面向组件和面向服务的开发方法演化,基于构件/构架模式的软件设计思想逐步成为主流;在硬件制造方面,模块化技术的运用实现了硬件设备功能的灵活性,提高了生产效率。

          2、行业经营模式

          银行实物流转内控风险管理行业的经营模式如下所示:

 

          如图所示,从事银行采购银行实物流转内控风险管理相关产品和服务的企业经营模式主要分为三类,一是直接或通过中间代理商向银行提供安全防范硬件产品和相关管理软件的金融机具制造厂商和软件企业;二是向银行提供包括软硬件的系统的系统集成商;三是根据银行具体业务内控风险管理需求,开发贴合银行业务流程和风险特点的实物流转内控风险管理整体解决方案以及相关应用系统的一体化服务供应商。

          3、行业特征

        (1)行业的地域性

          银行实物流转内控风险管理主要针对的是现金等实物在银行营业网点、自助设备、押运以及金库之间流转的内控风险,上述主体数量的多少以及流转频率的高低决定了对实物流转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的需求的大小。

          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华东、华南、华北等地区的经济水平较为发达,银行的网点分布较多,现金流转的需求也较高,因此银行实物流转内控风险管理需求在上述区域内的集中度较高。

        (2)行业的季节性

          银行实物流转内控风险管理行业具有比较明显的季节性特征,这是由银行采购决策和采购实施的季节性特征所决定的。银行通常会在每年的第一季度制定当年的信息技术采购计划,然后开始相关产品的调研和邀请厂商进行产品测试。等资金到位实施正式招标时,通常已经是在第二或第三季度,这样就造成大量的项目实施发生在下半年。因此,在银行实物流转内控风险管理相关产品、服务供应商的营业收入中,相当高的比例来自每年的下半年,尤其是来自第四季度。行业的这一季节性特点要求企业对资金运用和现金流规划具有良好的管理能力。

        (二)行业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系及其对银行行业的影响

          1、上下游行业及关联性

          银行实物流转内控风险管理行业的产业链上游包括芯片、PCB、射频、通信模块等元器件供应商以及五金加工、注塑等加工厂商;下游主要为银行类金融机构。

          银行实物流转内控风险管理行业与上下游行业的产业链关系如下:

 

          2、行业与上游行业之间的关系及其对影响

          银行实物流转内控风险管理上游行业为芯片、射频、通信模块等元器件供应商和五金加工、注塑加工等厂商,生产加工技术成熟,厂家众多,属于充分竞争的市场,供货质量和价格基本稳定,能够满足银行行业的发展需求。

          随着射频识别、移动互联网等上游技术的发展,银行实物流转内控风险管理整体解决方案相关应用技术将进一步升级、优化,从而促进银行实物流转内控风险管理在银行业务领域的深化应用,以及向物流等非银行业务领域的拓展应用。

          3、行业与下游行业之间的关系及其对影响

          银行实物流转内控风险管理下游客户主要为商业银行类金融机构。一方面,随着银行经营规模的持续扩大,其对银行实物流转内控风险管理应用的需求持续增长,对银行行业的发展具有较大促进作用;另一方面,近年来网络金融和电子支付的快速发展,将逐步降低现金等实物的流转需求,对银行行业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和一定的不确定性影响。
        三)主要竞争企业

          目前,银行实物流转内控风险管理行业的参与者根据从事的主营业务特点主要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从事银行业务管理整体解决方案设计以及基于解决方案的应用系统开发的厂商,主要代表企业有银之杰等;第二类是主要从事安防产品生产的厂家,其部分或个别产品适用于银行部分涉及实物流转业务内控风险的管理,主要代表企业有瑞士KABA 集团、美国Sargent &Greenleaf 以及南京东屋电气有限公司等;最后一类则为金融机具生产厂商,主要代表企业为汇金股份等。

          主要竞争对手简要情况基本如下:

          1、银之杰

          银之杰成立于 1998 年,并于2010 年5 月在中国创业板挂牌上市(股票代码:300085),是国内专业为银行提供咨询、软件开发及相关硬件产品服务的厂商,主要产品包括验印系统、影像处理系统、远程授权管理系统以及印章控制系统等。

          根据披露,截至2014 年末,银之杰资产总额96,320.53 万元;2014 年度,银之杰营业收入19,212.40 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68.67 万元。

          2、KABA 集团

          KABA 集团是一家国际性的集团公司,是全球性的钥匙坯、钥匙复制机器、芯片钥匙和高保安锁的供应商。KABA MAS 为KABA 集团旗下专业生产安防锁具的企业,与公司直接形成竞争关系的产品是KABA Cencon 自助设备现金安全系统。

          根据 KABA 集团公司网站披露,截至2014 年末,KABA 集团资产总额682.6 百万瑞士法郎;HY1 2014/2015,KABA 集团营业收入551.4 百万瑞士法郎,净利润50.2 百万瑞士法郎。

          3、Sargent & Greenleaf

          Sargent & Greenleaf 成立于1857 年,主要产品包括机械锁、电子安全锁、金库锁、定时锁等。Sargent & Greenleaf 针对银行ATM 机的管理,与公司直接形成竞争关系的产品是ASERIES 自助设备进入管理系统。

          4、南京东屋电气有限公司

          南京东屋电气有限公司是成立于 1991 年的中港合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包括电子门锁、保险箱锁、指纹门锁、密码锁、保险箱、一卡通系统、门禁系统等。

          5、汇金股份

          汇金股份成立于 2005 年,并于2014 年1 月在中国创业板挂牌上市(股票代码:300368),主营业务为金融机具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拥有全自动捆钞机和全自动装订机等金融机具的设计制造能力,主要产品包括系列捆钞机和装订机、人民币反假宣传工作站、清分机以及点验钞机等。

          根据披露,截至2014 年末,汇金股份资产总额82,746.52 万元;2014 年度,汇金股份营业收入30,498.50 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531.00 万元。

        (四)行业进入壁垒

          1、技术壁垒

          银行实物流转内控风险管理整体解决方案开发应用技术较多,涉及物联网、计算机、通信以及密码等多个专业领域。同时,商业银行业务快速发展,新业务不断推出,各项业务细化的操作流程也存在差异,从而造成银行不同业务风险点各不相同。这就需要银行实物流转内控风险管理领域的企业熟知银行的具体业务和风险特点,从而有针对性的开发适用的产品和服务。

          上述特点和发展趋势要求企业具备高水平的研发实力和技术支持能力,对于一般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科技公司在银行实物流转内控风险管理的产品认知、技术集成、技术实现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障碍。

          2、市场的进入壁垒

          我国商业银行不同于一般的企业,经营的规范、安全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因此商业银行的管理制度健全,流程控制严格。由于银行实物流转内控风险管理整体解决方案及应用系统直接关系到金融安全,银行对相关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性能要求很高,银行一般只采购入围厂商的产品和服务。

          对于试图入围银行采购的新厂家、新产品,一般需要经过严格的考核并通过总/分行的入围评审。入围选型除了考察供应商的经济实力、技术实力、售后服务能力和产品价格等条件外,还要对产品的功能、性能、标准等进行复核性测试。中国银监会颁布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银监会令2007 年第6 号)规定,“商业银行购买计算机软、硬件设备,应当对供应商的资格条件进行严格审查,在使用前进行试用性安全测试,明确产品供应商对产品在使用期间应当承担的责任,确保产品的正常使用和有效维护。”试用性安全测试一般要经过较为复杂的流程:一是要由总/分行发起部门就具体厂家的具体产品或服务提出采购建议;二是由总/分行IT 部门组织与新产品或服务的数据对接,并进行安全评估;三是发起部门对通过安全评估后的新产品或服务组织开展试用;四是由总/分行批准入围,再由本行或下级分行招投标采购。

          上述试用性安全测试周期较长、技术风险高,这对于准备进入银行采购体系的新入者,形成了较高的时间成本和投资风险。

          3、银行信息系统更换成本高形成的客户粘性壁垒

          商业银行的业务性质决定了其对系统产品和服务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对于信息系统的转换需要对硬件部署、管理流程、规章制度以及岗位设置等做出一系列的调整,同时需要一定时间的系统学习和适应。此外,由于信息系统本身的复杂性,更换系统需要对相关的多个系统进行接口和功能调整,并需通过大量严格的测试。因此,商业银行对于更换高成本的信息系统会非常谨慎。

          商业银行的实物流转内控风险管理系统投资规模越大,服务周期越长,忠诚度就越高,一般倾向于和熟悉自身情况并具备一定规模的专业化公司保持长期合作关系,从而对新入和潜在的竞争者形成了较大的障碍。

          4、人才壁垒

          商业银行内部管理工作细致,业务流程控制严格,风险防范要求高。因此,银行对于实物流转内控风险管理选用的软硬件产品的专业性、适用性以及可靠性要求很高。这就对从事银行实物流转内控风险管理产品和服务开发的研究队伍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技术开发人员不仅要具备方案设计、软件开发、技术实现等能力;同时还要熟悉商业银行具体业务流程和风险特征,善于发现、挖掘具体操作风险,并针对性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及风险控制措施。目前,国内银行实物流转内控风险管理整体解决方案开发所需的上述复合型人才较为缺乏,导致新进入企业面临人才瓶颈的制约。

          此外,银行实物流转内控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信息化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采购的产品和服务均要纳入信息化管理。这就需要企业能够准确把握银行业管理的发展趋势,对银行的需求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因此,经验丰富、熟悉银行项目开发规范和业务发展趋势的管理人才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5、一体化服务组织实施的壁垒

          银行实物流转内控风险管理整体解决方案的运用实际就是银行运营业务流程、管理制度改进,前期需要供应商关于银行具体业务流程再造提供专业建议,帮助银行发现、挖掘具体操作风险,并根据管理制度、操作习惯等开发适用的解决方案;中期需要供应商组织不同专业背景的技术人才,根据解决方案提出的功能需求、技术指标进行软件开发、硬件设计及系统集成;后期需要供应商组织人员进行安装、调试,并提供后续技术服务。

          同时,银行实物流转内控风险管理整体解决方案涉及对银行具体业务流程的改进以及具体业务操作方法、方式的变化,需要供应商组织了解银行业务流程和多领域专业技术的培训人员为银行操作人员进行培训。

          上述一体化服务需要企业建设相应的专业团队,并要求企业在项目具体实施上具备较高的组织、协调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初期投入成本和运营成本。

          6、认证和资质壁垒

          银行实物流转内控风险管理相关产品、服务主要应用于银行运营部门防范内部操作风险,属于安防产品,其中提款箱、密码锁等产品需要通过公安部门的质量检测。对于安全级别要求较高的自助设备电子密码锁,国内主要商业银行要求安全级别达到电子防盗锁B级或通过UL等国际权威安全试验和认证机构的认证;同时,银行实物流转内控风险管理应用系统涵盖系统管理软件和嵌入式软件,根据公安部《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检测和销售许可管理办法》规定,我国安全专用软件产品进入市场销售,实行销售许可证制度,安全专用产品的生产者在其产品进入市场销售之前,必须申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销售许可证》。

          上述产品认证或资质要求,一方面需要供应商相关软硬件产品质量、安全性能达到要求,另一方面需要供应商耗费一定的时间、人力、财力等资源通过相关认证或检测,这在一定程度上对行业新进者形成了认证或资质壁垒。

        (五)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1、有利因素

         (1)国家政策支持金融行业实物流转系统信息化管理的发展

          对于银行实物流转内控风险管理行业,从技术上看主要运用了物联网、计算机以及通信等领域的技术。我国“十二五”规划指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高端服务器和信息服务。”物联网(传感网)、智能网等新业务网设备制造与建设,自动识别和标识技术研发与应用,金融监管技术开发与应用均被列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修正)鼓励类项目。

          从实现功能来看,银行实物流转内控风险管理行业主要是帮助银行类金融机构实现有效的内部控制,防范操作风险。近年来,中国银监会出台了一系列的管理办法和指引,要求商业银行加强内部控制和操作风险管理,提高主动防范风险的能力。

          综上所述,银行实物流转内控风险管理行业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行业,国家有关产业政策的支持为其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为银行实物流转内控风险管理行业带来持续增长的市场空间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数据国内生产总值2015 年达到67.67 万亿元。具体情况如下所示:
 

          同期,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呈现上涨趋势,具体情况如下:

 

          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以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不断上升的双重推动下,流通中货币总量增加,流转频率大大加快,这就为银行实物流转内控风险管理整体解决方案以及相关应用系统带来了持续增长的广阔市场。

        (3)银行自助设备的高速增长为银行自助设备现金管理系统带来潜在市场

          在银行经营规模迅速扩大以及消费者对金融服务便捷性、高效性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银行网点的扩张主要表现为ATM 终端等自助服务设备数量的高速增长。

          2010-2014 年期间,国内商业银行联网ATM 终端数量的复合增长率达到23.40%,2014 年末达到61.49 万台。其中,拥有较多ATM 终端的国有五大商业银行和部分主要股份制银行,近年来呈继续高速增长趋势。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由于国有五大商业银行和主要股份制银行对信息化、集约化管理的高投入,伴随着其布局的ATM 终端的持续扩张,将为银行自助设备现金管理系统提供持续快速增长的市场空间。

        (4)银行信息化、集约化管理促进对实物流转内控风险管理相关应用系统的需求

          运营作为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板块,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越来越需要通过信息化、集约化管理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提高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要实现集约化经营,信息化是前提,其中数据集中则是基础。银行实物流转内控风险管理作为银行信息化管理的一个模块,可以与信息系统实现有效地对接,将实物流转的相关信息、数据实时传输至信息系统,进而实现实物流转的可识别性、安全性、可控性、及时性。

        (5)银行安全可控信息技术应用及其软硬件国产化进程的加快为国内厂家带来更多需求

          近年来,信息安全被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银行作为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领域,其信息安全风险受到高度重视。

          2014 年9 月3 日,银监会颁布《关于应用安全可控信息技术加强银行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14]39 号),明确将安全可控信息技术应用纳入战略规划,并提出从2015 年起,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安全可控信息技术的应用以不低于15%的比例逐年增加,直至2019 年达到不低于75%的总体占比。同时,银行安全可控信息技术相关软硬件的国产化正加速推进,这将为国内从事银行实物流转内控风险管理的厂家带来更多市场需求。

          2、不利因素

        (1)电子化货币等新式支付工具的影响

          银行支付和交易方式的变化,带来银行资金形态的变化。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用于大额支付的电子支票、电子汇票、电子票据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票据和单据。随着网购对居民消费支付习惯的进一步影响,用于小额支付的纸币、银行卡将被更多的由不同币种、有息无息账户结合在一起的电子钱包、电子钱夹、电子信用卡、电子现金、数字货币等取代。社会现金、票据使用的减少,使得现金等实物的流转数量和流转频率出现下降的可能。

        (2)网络银行、电子商务等新经营方式的冲击

          现代通信、计算机、网络技术日益运用到银行业务的各个领域,电话银行、网络银行等新的经营方式,使得客户能够不受时间、地域等因素限制办理银行业务,极大地提高了银行资金的支付、结算、清算的速度与效率。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居民的传统消费习惯亦发生了较大改变,以现金为主的支付手段被网上银行、支付宝等电子支付所取代。上述变革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实物现金、票据等使用、流通。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政策及需求推动我国第三方检测服务市场发展  民企国企数量占比旗鼓相当

政策及需求推动我国第三方检测服务市场发展 民企国企数量占比旗鼓相当

企业方面,根据企查查数据显示,截止到目前,我国第三方检测服务行业相关企业共有2711家。而从企业类型占比情况来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数量占比接近,数据显示,2020年国有企业在整体市场中占比为48.60%;民营企业占比为46.20%。

2024年04月08日
我国研学旅行行业:新增相关企业数量逐渐减少 下沉市场政策利好

我国研学旅行行业:新增相关企业数量逐渐减少 下沉市场政策利好

整体来看,虽然市场规模有所下降,但整体市场热度不减,数据显示,在2022年我国研学旅行人次突然破600万人次,远超2019年的480万人次,而随着疫情影响的减小,研学旅行市场发展将持续增长,预计到2024年将达到1721亿元。

2024年04月02日
车险改革不断深化后我国汽车保险收入高速增长 未来行业将愈发规范、多元化

车险改革不断深化后我国汽车保险收入高速增长 未来行业将愈发规范、多元化

由于其他财产保险市场的快速扩张,以及综改等影响,2020年和2021年我国车险保费收入规模呈有所下降,机动车辆保险保费收入占全部保费收入的比重正在逐年下降,但仍然占据了财产保险的主要市场。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车险保费收入为7773亿元,同比下降5.72%。

2024年03月25日
2023年我国在线旅游热度强势复苏 各大旅游平台营收同比大幅增长

2023年我国在线旅游热度强势复苏 各大旅游平台营收同比大幅增长

在2023年随着疫情政策的放开和国民经济复苏的环境下,我国旅游市场也逐渐回暖,国内旅游人次持续攀升。数据显示,在2023年国内旅游收入.91万亿元,比上年增加2.87万亿元,同比增长140.3%,出游人次达到了48.91亿,比上年同期增加23.61亿,同比增长93.3%。

2024年03月19日
我国会展市场已全面复苏 出海热潮下行业未来发展将趋向国际化和专业化

我国会展市场已全面复苏 出海热潮下行业未来发展将趋向国际化和专业化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向好,会展市场需求回暖,行业迎来全面复苏,且回升趋势强烈,目前中国经贸类展会举办规模已超疫情前水平。《中国展览经济发展报告2023》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共举办经贸类展会3923场,较2022年增长117.1%,较2019年增长10.6%。

2024年03月07日
我国公关服务行业:业务类型愈发元化 数字化转型大势所趋

我国公关服务行业:业务类型愈发元化 数字化转型大势所趋

与欧美发达国家地区相比,中国公关服务行业起步较晚,行业发展经历了初步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目前正处于行业转型阶段,传统公关服务业务逐步减少,新媒体营销等新兴公关服务业务发展迅猛,业务类型也越来越多元化。

2024年03月06日
我国金融信息服务行业整体壁垒较高 2023年东方财富增加注册资本约20%

我国金融信息服务行业整体壁垒较高 2023年东方财富增加注册资本约20%

金融信息服务是指向从事金融分析、金融交易、金融决策或者其他金融活动的用户提供可能影响金融市场的信息和/或者金融数据的服务。从行业壁垒来看,我国金融信息服务行业主要存在技术和人才壁垒、准入壁垒、用户群体壁垒、品牌壁垒等。

2024年02月28日
我国日用百货行业存在较高品牌及经营管理壁垒 信息化管理技术人才紧缺

我国日用百货行业存在较高品牌及经营管理壁垒 信息化管理技术人才紧缺

日用百货最大的特点就是大多数商品的品种不分时间季节,是常年销售的商品,而且在商品陈列上也要求要整齐、美观、清洁卫生,如有些液体商品冬季怕冻,必须暖库进行仓贮。

2024年02月2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