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9年中国建筑垃圾再生利用行业发展优劣及机遇分析

        一、优势(S)

        1.取材广泛,成本低廉


        目前我国每年约产生8亿吨建筑垃圾,其中砖瓦占六成,弃渣土约占三成。并且数据显示建筑垃圾的产生呈现不断增长趋势。鉴于目前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均大搞建设,产生建筑垃圾的量大且持续增长,因此建筑垃圾的取材十分广泛,成本较为低廉。建筑垃圾再利用不仅紧跟循环经济的发展趋势,而且符合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经济性要求。

建筑垃圾再生资源化占比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低碳环保,利于防污减排

        建筑垃圾中常常存在重金属、硫酸盐等有害物质,易发生物理、化学、生物等反应。大量建筑垃圾的露天堆放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影响市容,而且会产生火灾安全隐患。对于填埋的建筑垃圾来说,在温度、湿度、土壤中的化学成分的作用下,有机成分会产生有害气体,同时建筑垃圾中的重金属、硫酸盐等物质会随雨水渗人地下水系,污染土壤和水源。一些情况下建筑垃圾会做焚烧处理,这种方式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粉尘,污染大气环境。可见常用的建筑垃圾处理方式会对土壤、水、大气等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同时占用稀缺的土地资源。因此将建筑垃圾作为路用材料用于公路建设是一种低碳环保的处理方式,不仅可以防止环境污染,而且可以大大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量,减少对土地的占用。

        二、劣势(W)

        1.回收难度较大

        建筑垃圾的组成成分较为复杂,回收价值大和回收价值小的成分混在一起,可利用的材料和 有害物质混在一起,因此建筑垃圾本身就存在分拣困难的问题。再加上我国相关的责任主体对于垃圾分类的意识不强,相关的知识也较为匮乏。同时由于法律法规尚存在较多漏洞,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也未能及时推进,因此在建筑垃圾的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分类搬运和分拣利用等方面均出现问题,造成了分拣困难,回收难度大,再利用成本高等后果。

        2.技术尚不成熟

        我国对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研究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起步,因此技术研究和实践应用相对于发达国家较为滞后。虽然后来政府对此领域越来越重视,然而历史原因造成了经验、人才与数据的短缺,这就导致了三方面的后果:一是基础研究和共性研究受制于人才与数据的不足;二是前沿技术的发展受制于基础研究与共性技术研究的滞后;三是由于我国自身技术不成熟,所以需要采用国外技术与设备,缴纳高额的费用,这就大大提高了建筑垃圾处理成本。

        三、机遇(O)

        1.政策支持


        早在1995年我国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工程施工单位应及时清运、处置工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这标志着我国对于建筑垃圾处理的意识已经提高到了国家层面,2004年、2013年和2015年全国人大又三次对该法规进行修订。近年来相关政策的出台更加密集,而且更加具有针对性。近三年国务院及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重要资源循环利用工程(技术推广及装备产业化)实施方案》、《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等政策法规,引发了我国建筑垃圾产业发展的政策红利。

        2.市场空间广阔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9年中国建筑垃圾处理行业分析报告-行业规模现状与发展潜力评估

        建筑垃圾满足路用建材的基本要求,可以解决公路建设施工材料来源有限之困,成为开山取石、挖坡运土等传统方式的有效替代与补充。将经处理的建筑垃圾作为路用材料用于公路建设,可以减少资源消耗,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趋势。而我国公路网的快速发展又为建筑垃圾的市场扩展提供了广阔的发挥空间。

2016年我国公路投资规模排名前10省份比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四、威胁(T)

        1.观念束缚,市场尚未打开


        观念落后束缚了建筑垃圾产业的发展思路。人们传统观念里认为垃圾是有害的、有污染的,而建筑、公路等设施要求高度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所以即使经过一系列工艺处理,也不敢放心使用建筑垃圾再生材料,仅仅在一些不重要、非承重领域有所应用。受观念制约,建筑垃圾再生产品的市场尚未有效开启。

        2.缺乏协同,管理弊端凸显

        我国采用分产业部门的条块化管理方式,这就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渠道。目前我国的建筑垃圾再生利用主要在城建部门内部,为形成与规划、国土资源、交通、水利等部门的协同发展,其产生的价值未考虑在其他部门业务范围内产生的积极社会效益。在技术规范方面,各部门之间也存在不一致、不统一等问题。在如今协同发展、合作共赢的大背景下,对建筑垃圾的管理弊端愈发凸显。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XZ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政策及需求推动我国第三方检测服务市场发展  民企国企数量占比旗鼓相当

政策及需求推动我国第三方检测服务市场发展 民企国企数量占比旗鼓相当

企业方面,根据企查查数据显示,截止到目前,我国第三方检测服务行业相关企业共有2711家。而从企业类型占比情况来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数量占比接近,数据显示,2020年国有企业在整体市场中占比为48.60%;民营企业占比为46.20%。

2024年04月08日
我国研学旅行行业:新增相关企业数量逐渐减少 下沉市场政策利好

我国研学旅行行业:新增相关企业数量逐渐减少 下沉市场政策利好

整体来看,虽然市场规模有所下降,但整体市场热度不减,数据显示,在2022年我国研学旅行人次突然破600万人次,远超2019年的480万人次,而随着疫情影响的减小,研学旅行市场发展将持续增长,预计到2024年将达到1721亿元。

2024年04月02日
车险改革不断深化后我国汽车保险收入高速增长 未来行业将愈发规范、多元化

车险改革不断深化后我国汽车保险收入高速增长 未来行业将愈发规范、多元化

由于其他财产保险市场的快速扩张,以及综改等影响,2020年和2021年我国车险保费收入规模呈有所下降,机动车辆保险保费收入占全部保费收入的比重正在逐年下降,但仍然占据了财产保险的主要市场。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车险保费收入为7773亿元,同比下降5.72%。

2024年03月25日
2023年我国在线旅游热度强势复苏 各大旅游平台营收同比大幅增长

2023年我国在线旅游热度强势复苏 各大旅游平台营收同比大幅增长

在2023年随着疫情政策的放开和国民经济复苏的环境下,我国旅游市场也逐渐回暖,国内旅游人次持续攀升。数据显示,在2023年国内旅游收入.91万亿元,比上年增加2.87万亿元,同比增长140.3%,出游人次达到了48.91亿,比上年同期增加23.61亿,同比增长93.3%。

2024年03月19日
我国会展市场已全面复苏 出海热潮下行业未来发展将趋向国际化和专业化

我国会展市场已全面复苏 出海热潮下行业未来发展将趋向国际化和专业化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向好,会展市场需求回暖,行业迎来全面复苏,且回升趋势强烈,目前中国经贸类展会举办规模已超疫情前水平。《中国展览经济发展报告2023》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共举办经贸类展会3923场,较2022年增长117.1%,较2019年增长10.6%。

2024年03月07日
我国公关服务行业:业务类型愈发元化 数字化转型大势所趋

我国公关服务行业:业务类型愈发元化 数字化转型大势所趋

与欧美发达国家地区相比,中国公关服务行业起步较晚,行业发展经历了初步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目前正处于行业转型阶段,传统公关服务业务逐步减少,新媒体营销等新兴公关服务业务发展迅猛,业务类型也越来越多元化。

2024年03月06日
我国金融信息服务行业整体壁垒较高 2023年东方财富增加注册资本约20%

我国金融信息服务行业整体壁垒较高 2023年东方财富增加注册资本约20%

金融信息服务是指向从事金融分析、金融交易、金融决策或者其他金融活动的用户提供可能影响金融市场的信息和/或者金融数据的服务。从行业壁垒来看,我国金融信息服务行业主要存在技术和人才壁垒、准入壁垒、用户群体壁垒、品牌壁垒等。

2024年02月28日
我国日用百货行业存在较高品牌及经营管理壁垒 信息化管理技术人才紧缺

我国日用百货行业存在较高品牌及经营管理壁垒 信息化管理技术人才紧缺

日用百货最大的特点就是大多数商品的品种不分时间季节,是常年销售的商品,而且在商品陈列上也要求要整齐、美观、清洁卫生,如有些液体商品冬季怕冻,必须暖库进行仓贮。

2024年02月2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