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7年我国平板显示行业细分领域及材料市场供求分析(图)


         1、LCD面板和材料的市场供求分析

         目前,TFT-LCD面板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市场主流。液晶面板的大尺寸应用主要集中在液晶电视、液晶显示器和移动电脑上,小尺寸应用则主要集中在手机、平板等方面。

         液晶电视是液晶面板的第一大应用领域,在整个液晶面板的市场中占据超过60%的面板需求,液晶电视的出货量决定了液晶面板的需求走势。

         从2009年到2016年,液晶电视的显示屏平均尺寸几乎每年增长约1英寸。

         预计2016年电视机的出货平均尺寸将达到40.9英寸。上述显示屏尺寸的增长不仅源自于显示材料技术的不断革新,也有平板液晶显示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带来的成本降低。

 
图:电视机平板尺寸(寸)
         参考观研天下相关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平板显示行业市场供需现状调研与未来发展方向研究报告
         电视机屏幕的尺寸变大,伴随的是对液晶电视屏需求的增长。2014年电视机装机面积就突破了1亿平方米,2016年电视机装机面积达到1.3亿平方米,2012年至今全球每年大约增加1,000万平方米的液晶电视屏幕需求,直接带动了液晶显示材料市场的发展。
图:液晶电视装机面积(百万平方米)
 
         笔记本电脑屏幕、电脑显示器对液晶的需求基本保持稳定,主要原因在于全球电脑出货量趋于稳定,所需要的液晶屏幕面积未有明显增长。而得益于移动信息技术的发展,手机显示屏的尺寸和手机出货量在不断攀升,带动了小尺寸液晶显示屏消费量的增长。

         液晶材料属于液晶面板最为核心的上游材料之一。从面板的结构来讲,液晶面板的使用面积与液晶材料的需求量存在固定的比例关系:每平方米的液晶显示面板需要4.5g混合液晶材料的用量,液晶面板的有效显示面积大致为80%。保守预计2016年混合液晶的市场需求将增长至约600吨,每年混合液晶的需求量平均增长率在4%以上。全球混合液晶需求量如下所示:
图:全球混合液晶需求量
 
         液晶单体处于混合液晶的上游,液晶单体是混合液晶的原料,数种液晶单体通过物理混配过程后产出混合液晶。因为TFT液晶单体在配制TFT混合液晶的过程中会有一定的损耗,所以TFT液晶单体的市场需求量将略大于TFT混合液晶的市场需求量。但总体来说液晶单体的市场规模同混合液晶的市场规模基本一致,2016年全球将达到600吨左右的市场需求。

         2、OLED面板和材料市场供求分析

         2009年至2010年间,三星通过将AMOLED显示屏幕搭载在三星旗舰手机上,依靠面板整机一体化的产业链优势,打开了AMOLED显示屏幕在手机终端应用的市场。之后三星更是通过Galaxyedge系列手机将AMOLED的可弯曲性技术优势发挥到极致,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巩固了AMOLED屏幕在手机市场的地位。
图:AMOLED平板销量面积(万平方米)
 
         2014年、2015年AMOLED面板销售面积分别为155万平方米和24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8.71%。其中,AMOLED面板的市场需求主要仍集中在手机和电视端,2016年手机和电视屏幕对AMOLED面板的需求分别达到88.28万平方米和157.61万平方米。随着AMOLED屏幕生产工艺的改进、苹果等多家终端电子消费品厂商对AMOLED屏幕使用力度的加大,预计2017年全球电视和手机厂商对OLED屏幕的需求将会超过500万平方米,OLED面板的销售面积将呈现两位数以上的增长。

         与液晶显示组件的结构不同,OLED使用有机材料的比例大大增加,由于终端材料层替代了液晶面板中的滤光片、偏光片、背光和液晶,OLED中有机材料的物料成本占比相比LCD中的液晶物料成本占比有了明显的提高,使得OLED终端材料在整个OLED屏幕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OLED前端材料处于终端材料的上游,前端材料通过后续的化学和物理过程生产成为终端材料,存在一定损耗。所以前端材料的市场需求量将大于终端材料的市场需求量。

         2015年全球OLED市场对显示材料的需求为26.07吨,2016年的需求为39.65吨,同比增长超过50%。2016年OLED材料市场中发光材料和通用材料(包括HTL、ETL等其他层)占比分别为24%和76%。

         由于目前下游OLED面板生产几乎完全被三星和LG垄断,这两家公司拥有行业定价权和对上游材料厂商较高的控制力,因此上游的OLED前端材料企业未形成规模效应,行业集中度过低,还处于洗牌阶段,OLED前端材料的价格一直在下降。但在手机制造商纷纷转向AMOLED屏幕的浪潮下,价跌量升,OLED材料市场规模还一直在增长。2015年OLED终端材料的市场份额约为4.18亿美元,2016年超过5.83亿美元,增长率近40%。OLED材料市场需求及市场容量如下:
图:OLED材料市场需求(吨)
 
图:OLED材料市场容量(百万美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AR行业: 国内外多家企业布局 其中Xreal、Rayneo、Rokid市占率较高

AR行业: 国内外多家企业布局 其中Xreal、Rayneo、Rokid市占率较高

而随着AR市场规模的增长及热度提升,目前全球已经有多个国家布局于AR产业,比如在整体设计方面国内就有雷鸟创新、小米、联想、0PPO、Vivo、Rokid、亮台风、Nreal、INMO等企业布局,而海外也有Meta、苹果、微软、Snap、爱普生、MagicLeap、Vuzix等知名企业布局。

2024年04月16日
我国焦炭行业产量连续三年稳步增长  陕西黑猫、美锦能源位于第一竞争梯队

我国焦炭行业产量连续三年稳步增长 陕西黑猫、美锦能源位于第一竞争梯队

从出口情况来看,在2018年到2023年我国焦炭及半焦炭出口量一直为波动式增长趋势,到2023年我国焦炭及半焦炭出口量879万吨,同比下降1.4%;出口金额为2497.9百万美元,同比下降37.8%。

2024年04月15日
被动元件行业现状:电容器为最大细分市场  分地区看中国市场占比最大

被动元件行业现状:电容器为最大细分市场 分地区看中国市场占比最大

被动元件主要作用是电路进行滤波、分配、保护等,是不可缺少的基础元件,随着技术发展和能源结构转型加速,全球电子行业快速发展,这也带动被动元件的发展。数据显示,到2022年全球被动元件市场规模达约346亿美元,较上年增长5.17%。

2024年04月15日
Mini LED行业:车载显示领域应用逐渐增多 电视领域三星电子全球市场占比最高

Mini LED行业:车载显示领域应用逐渐增多 电视领域三星电子全球市场占比最高

而除了在电视领域之外,目前Mini LED在车载应用也逐渐增多,比如在2024年3月发布的小米SU7中就搭载了16.1英寸TCL华星Mini LED中控屏;而在2023年7月发布的仰望U8也搭载了23.6英寸Mini LED仪表盘与Mini LED副驾驶娱乐屏。

2024年04月15日
我国粒子加速器行业稳步发展 辐射电子加速器领域运行设备国产比例远超进口

我国粒子加速器行业稳步发展 辐射电子加速器领域运行设备国产比例远超进口

随着辐照技术在食品、医疗以及环保等行业的运用,对于粒子加速器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我国在粒子加速器行业市场规模保持逐年上升走势,同比增速趋于稳定。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粒子加速器行业市场规模为18.64亿美元,同比增长7%,比2021年增加了1个百分点。

2024年03月28日
汽车智能化电动化背景下我国连接器行业市场需求旺盛 国内外企业纷纷布局连接器

汽车智能化电动化背景下我国连接器行业市场需求旺盛 国内外企业纷纷布局连接器

连接器作为电子设备中不可缺少的部件,应用于多个领域,具体从应用占比来看,下游应用占比最高的是通信/通讯领域,占比达到了23.47%;其次是汽车,占比为21.86%;第三是计算机及外设连接器,占比为13.13%。

2024年03月28日
智能家居及穿戴设备兴起推动我国智能硬件市场扩容 行业资本市场热度回升

智能家居及穿戴设备兴起推动我国智能硬件市场扩容 行业资本市场热度回升

智能硬件应用广泛,当前在智能手机、智能家居、智能机器人、智能安防、智能车载产品、智慧医疗等领域中均有应用,而随着下游应用领域市场的不断增长,智能硬件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数据显示,在2023年我国智能硬件市场规模约为14031亿元,预计到2025年到市场规模将达到了16007亿元。

2024年03月20日
我国光伏逆变器行业:得益于分布式光伏增长组串式逆变器成为市场主要品类

我国光伏逆变器行业:得益于分布式光伏增长组串式逆变器成为市场主要品类

而随着光伏装机的不断增长,对光伏逆变器需求量也在不断扩大。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光伏逆变器总出货量达326.6GW,其中我国光伏逆变器总出货量达131.7GW,与2022年相比增长约60GW,同比增长85.0%。

2024年03月1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